-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化重组卷(二)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的分析
优化重组卷(二)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的分析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苹果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原因及其与北方产区相比的区位优势分别是( )
A.纬度较低 品质优
B.海拔高 鲜果上市时间早
C.土壤肥沃 品质优
D.光照充足 鲜果上市时间早
2.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产苹果来说,新疆阿克苏苹果因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区( )
A.地下水丰富
B.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富含有机质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
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西南地区的苹果产区均位于海拔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凉,适于苹果生产;我国北方产区由于温度低,苹果成熟较晚,因此西南地区良好的热量条件利于苹果的成熟;因此苹果成熟较北方早,鲜果上市时间早。 第2题,新疆阿克苏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使苹果具有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
答案:1.B 2.C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示意图,当地农民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读图,回答3~4题。
3.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4.图中居民在不同地形区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显见其适应环境的智慧。其中,在山地地区以放牧高蛋白丰富的山羊或绵羊为主,这是因为( )
A.山地地势过低,造成水草不丰
B.山地地表崎岖,羊攀移能力强
C.山区过于寒冷,羊御寒能力较强
D.山区传染病多,羊抵抗能力较好
解析:第3题,由图示山脉名称、种植橄榄树等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易导致动物饮水困难、农业灌溉缺水。第4题,山地地区地表崎岖,但水草丰美,适宜牧羊。山羊或绵羊具有较强的攀移能力,崎岖的地表利于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
答案:3.A 4.B
(2016·徐州调研)读我国实际蒸发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5~6题。
5.甲地区实际蒸发量少的原因有( )
①距海远,降水少 ②夏季气温高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人口密集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6.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水资源缺乏 B.光照强
C.气温低 D.地势起伏大
解析:第5题,西北地区属于内陆地区,地表干旱,降水量少,因此蒸发量少;此外,蒸发也跟植被覆盖率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少,蒸腾作用弱,蒸发量少,故选C项。第6题,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
答案:5.C 6.A
浙江某棉纺织龙头企业斥资2.18亿美元在美国东南沿海南卡罗来纳州开设工厂,第一期工程在2014年2月破土动工,2014年10月投产。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该集团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因素有( )
A.矿产与技术 B.能源与技术
C.矿产与交通 D.土地与劳动力
8.纺织业转移对浙江省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推动企业战略调整 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影响该集团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因素有技术、能源、资金和劳动力。第8题,纺织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企业战略调整;产业外迁,有利于浙江省环境条件的改善。
答案:7.B 8.A
(2016·绵阳模拟)下图为某流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水源
10.乙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施用有机肥
B.生物多样性锐减——扩大自然保护区
C.森林破坏——禁止采伐林木
D.土壤盐碱化——种植耐盐作物
11.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商品粮生产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C.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地势平坦,乙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成为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0题,乙地位于秦岭南坡,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