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六校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VIP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六校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六校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六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6)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 。? (9)《论语》中揭示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0)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 , 。 二、语言运用(15分) 2.根据提示,完成(1)—(3)小题。(7分) 生命因为等待而充满了A希冀yì,生活因为等待而勃发着生机。看小鸟B栖xī息在枝头,C挽wǎn转吟唱等待光明的沐浴;看蝉涌出地面,攀爬上树等待生命D蜕tuì变; , 。姜太公的直钩垂钓,等待一场王的邂逅,只为抱负得以实现。伯牙的高山流水,等待子期的侧耳倾听,只为寻到千古知音。 (1)(3分)请将文中的词语“ 沐浴 倾听 ”,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在“田”字格内。 (2)(2分)文段中ABCD四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3)(2分)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在文段横线处补充适当的语句,使之与前文语意相关。 3.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二为永不忘怀。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所曲子。 (2分) 下面古诗文内容不是讲朋友之间交往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材料二】 公共礼仪: 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3分)假如你是图中小贝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材料三】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3)(3分)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QQ、微信、微博等多种多样的网上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你认为呢? 第二部分 阅读(满分:42分) 三、诗歌阅读(4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2分)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全诗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C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5.(2分)清代黄生《杜诗说》评价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