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特长隧道排水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特长隧道排水方案

新建XXXXX铁路XX标段 XXX特长隧道排水方案 1.概况 1. 1隧道总体概况 XX隧道是铁路双线隧道,为本项目部头号控制工程,被XX铁路公司列入为Ⅰ级风险隧道,同样也是XX铁路第一长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K218+500~DK233+195,全长14695m, 其中Ⅲ级围岩6586m,Ⅳ级围岩4539m,Ⅴ级围岩3570m。隧道设3个斜井,1个平行导坑、1个进口和1个横洞,共计6个工作面。XX隧道总体坡度分布具体见下表: XX隧道总体坡度分布表 里程 距离(m) 坡度(‰) DK218+500~219+100 600 11 DK219+100~221+000 1900 18 DK221+000~232+230 11230 20 DK232+230~233+195 965 -10 全隧道共设6个工作面,1、进口;2、平导;3、1#斜井;4、2#斜井;5、3#斜井;6、横洞。具体施工区段划分见下表: XX隧道施管段划分平面示意图 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表: 作业队名称 负责施工工程项目 长度(m) 备注 隧道十一队 XX隧道进口 2150 正洞2010m,明洞140m 隧道十二队 XX隧道平行导坑 3716 平行导坑长3960m,承担正洞施工3716m。 隧道十三队 1#斜井 1984 斜井长284 m,承担正洞施工1984m。 隧道十四队 XX隧道2#斜井 2600 斜井长1854m,承担正洞施工2600m。 隧道十五队 XX隧道3#斜井 2052 斜井长1385m,承担正洞施工2052m。 隧道十六队 XX隧道横洞及出口 2193 横洞长249m, 承担施工XX隧道正洞2193m 1.2气象、水文特征 隧道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黔东南付热带夏热冬凉润湿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霜冻期短。全年平均气湿17~18度,最高气温39度,最低气温-4度。 年降水量939.2~1384.3mm,年蒸发量984.6~1360mm,相对湿度一般96%,风力一般1.5~3.8m/s;春夏季多南风及东南风而冬季多北风或东北风。 隧道进口八匡河属寨蒿河支流,由东北向西南汇入榕江盆地,最终汇入寨蒿河,该河分别于DK219+443、DK220+783两次从隧道洞顶通过,埋深分别为13m、28m,河床宽20~25m,河水深0.2~0.5m,属于山区季节性河流;出口位于增冲河左侧,该河由南向北流,最终汇入曹坪江,河床宽30m左右,河水湍急,水深0.5~1.0m;统属珠江水系;常年流水;每年5~8月为洪水期,12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河床纵坡均陡急,进口处八匡河河床高程284m、出口增冲河河床高程337.00m。 洞身段DK221+535、DK223+960、DK224+845、DK226+245、DK227+530及DK231+445有溪流通过,为山涧溪流,蜿蜒而行,自北向南汇入隧道右侧牙现河。 1.3水文地质条件 八匡河于DK219+443、DK220+783两次从隧道洞顶通过,河床内粗颗粒的卵石土厚5~10m,地下水位埋深浅(仅地表下0.5~1.0m),受八匡河河水的近源补给其内赋存丰富的第四系孔隙潜水,该两段埋深均浅,对隧道洞身的影响较大。 洞身含水岩组为浅变质碎屑岩类含水岩组,洞身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为风化、构造裂隙带网状裂隙水;隧道洞身以较硬脆性的砂质板岩和变余砂岩为主,构造极为发育,致洞身围岩微张~张开型节理裂隙密集发育,有赋存地下水的空间条件;隧道区降水汇水面积较大。隧道洞顶发育有八匡河,洞顶上方深切沟谷内一般都有常年流水,山区地形特点造成地下水与地表河水互为补给关系,故隧道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地下水流向紊乱,总体来看,从隧道进口到DK219+250段地形总体为南高北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NW向,既由隧道右侧向左侧排泄,DK219+250~DK221+000段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既隧道洞身为由左侧向右侧排泄,DK221+000~DK223+300段为一单斜坡面,总体地势上南高北低,且八匡河发育于线路的左侧,地下水总的流向应为NW向,既隧道洞身为由右侧向左侧排泄,DK223+300~DK233+195隧道出口,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且线路右侧发贵鲁溪,牙线河,流向为由西向东,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应为NE向,既隧道洞身为由左侧向右侧排泄。测区内深切沟谷发育,且线路被八匡河、贵鲁溪、牙线河和增冲河成半包围状,基岩裂隙水具补给近、径流段,坡降大的特点,洞顶沟壑多见季节性流水; 同时,隧道本身穿过一个大型的增盈向斜构造盆地北端,向斜轴部大致位于DK229+200附近,向斜两翼受构造切割剧烈,造成岩体破碎程度极高;向斜构造盆地的特点造成向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