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在此请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 麻疹初起----透疹 温病初起----透毒 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 疮疡初起----透邪 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 疟疾初起----透邪 “汗法”,确切地应叫 泄泻初起----透邪 “解表法”。 咳嗽初起----宣肺止咳 水肿初起----宣肺利 2.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 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表里之间 (1)狭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小柴胡汤 (2)广义和法: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 3.消法: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叫消法。 (1)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积不化的治法,如消导剂。 (2)广义:指理气法,理血、祛寒、祛湿、祛虫、消食、化痰、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自学) 分类的意义: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分类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记忆、学习、使用。 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 分类法 书名 特点 脏腑分类 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 组成分类 功用治法分类 三、七方分类法:(自学)指大、小、奇、偶、缓、急复。 四、十剂分类法: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1、沿革:始见于北齐徐之才(唐代之前,南北朝时期),当时只用于药物的分类,后宋代的赵佶在《圣济经》中于每字之后加一“剂”字,金代成无已在《伤寒明理论》中正式称“十剂”,从此便有了“十剂”的方剂分类方法。 2、含义: ①宣剂:“宣可去壅”(气血壅塞不通)---胸闷呕恶、气滞血瘀---用宣散涌越之品组成的方剂---通窍解郁,行气散瘀之功---行气剂 、活血剂。 ②轻剂:“轻可去实”(腠理壅实)---外感表证,肌腠闭塞---用清轻宣透轻浮之品组成的方剂---发汗解表,轻宣透发---解表剂。 ③通剂:“通可去滞”(乳汁、水湿留而不行)---乳汁不通,湿滞经络,水饮、淋证---用通利之品---利水通淋、通乳祛湿---利水剂。 ④泄剂:“泄可去闭”(肺气、大肠闭塞不通)---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用开泄之品组成的方剂---泻下开窍---泻下剂、葶苈大枣泻肺汤(痰壅喘咳)、泻白散(肺热喘咳)。 ⑤滑剂:“滑可去着”(着者,浊也。砂石着而不去 之浊邪)---膀胱、尿道砂石,凝着有形之邪---用滑利之品组成的方剂---排石祛浊利水---八正散、小蓟饮子。 ⑥湿剂:“湿可去枯”(一曰湿可润燥)(枯即津液枯燥之意)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等燥证---用滋润之品组成的方剂---生津增液,滋阴润燥---治燥剂。 ⑦燥剂:“燥可祛湿”(湿盛)---水湿内停之证(水肿、小便不利)---用燥湿之品组成的方剂---燥湿化湿---祛湿剂 ⑧涩剂:“涩可固脱”(津、精、便、血、汗滑脱不禁)---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滑肠泄利、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用收敛固涩之品组成的方剂---收敛固涩---固涩剂。 ⑨重剂:“重可镇怯”(神气怯弱,惊恐不安)---心 神不宁、惊悸不安之证---用重镇之品组成的方剂---重镇安神---安神剂。 ⑩补剂:“补可去弱“(虚弱之证)---阴、阳、气、血、脏诸虚证---用补益之品组成的方剂---补虚扶正---补益剂。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 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⑴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火养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都入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倍。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君,其有5大作用:固表、益气、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阳作用较弱,加入方中,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此方去黄芪 则无此作用。 ⑵相反相成:如左金丸,黄连、吴茱萸---疏肝解郁、 清泻肝火。吴茱萸引黄连入肝经(本入心经),从而相互牵制,克服了过于温燥、过于苦寒的弊病。 2、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生姜、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常山截疟,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则致呕的副作消失,且截疟的作用增强。 3、随证加减,全面兼顾,扩大适用范围,便于临床运用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带胎产四大证。 二、组方原则 1.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由君、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