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让中国登上“超算之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超:让中国登上“超算之巅”   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2016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由中科院软件所杨超率领的研究团队,凭借“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研究成果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   “Ten Million……”   评委刚念出“Ten”,杨超“噌”就站了起来。从座位到领奖台,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移动”过去的,也听不清那些“Congratulation”(祝贺)从哪里来。当地时间11月17日,美国盐湖城,有高性能计算“诺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迎来了首个中国面孔。   闪光灯晃个不停,37岁的杨超手捧证书,整个人有点懵,心里嘀咕:真的获奖了……   “团长”变“旅长”   获奖项目“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如投入使用,理论上可大幅提升天气预报的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   在杨超眼中,“隐式”是得奖的“功臣”。“隐式”是隐式求解器的简称,而“求解器”就像高性能计算的“发动机”,让程序“高速运转”。杨超是研制“发动机”的工程师,也是这次获奖团队的“头头”。   由于公认的技术难关,学界一度并不看好隐式在新型超级计算机下的发展,“用它的人很少”;相比之下,显式则更受同行青睐。但早在读博时,杨超便看准了隐式的潜力,“它更具优势”。   作为软件的求解器,其本身无法展示效果,要结合具体领域的应用。恰如“发动机”只有安装在“汽车”上才能一显身手,而杨超偏选了辆难开的“车”―大气动力学,把求解器运用在大气动力学方程计算中。大?馐且的诠?认的“硬骨头”,可杨超觉得“要做就做有挑战的。”   博士毕业后,杨超开始了在大气应用领域的求解器研究。可要想软件唱戏,还得有硬件搭台。今年的获奖项目是搭载在千万核的硬件环境中,可十年前国内的硬件水平还很有限(“核”就是CPU的计算核心)。   “‘核’就相当于一个兵,带领一千万人的超级计算部队,那是什么感觉?就像一个将军在带兵打仗。”而彼时的杨超只是个“团长”,测试环境仅有几千核。   “天河一号”的问世,让“团长”变“旅长”,杨超做到了整机8万核CPU模拟。   “天河一号”发布前3天,经导师孙家昶介绍,杨超带着研究了3年的应用软件去往天津。程序在“天河一号”运行的那一刻,8万核的惊人速度,杨超感叹“达到了顶峰”。   首次冲奖 只为理想而战   很快,这次测试引起了业内的关注,纷纷请杨超去作报告,其中就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薛巍。杨超受邀去清华园,当他展示出8万核的计算结果时,有人说了句“这个应该冲击戈登?贝尔”!   “戈登?贝尔”奖是杨超心中的梦,很美,却“遥不可及”。所以,当时杨超“只当是同行开了个玩笑”。   几个月后,薛巍借鉴杨超8万核CPU模拟中的关键方法,将其用在气象应用“GRAPES”上,效果很理想。看到应用如此顺畅,杨超心动了。“一辈子可以搏的事情不多,但戈登?贝尔算是一个。哪怕失败了,曾经为此努力过就够了。”   “天河一号”是由7168颗CPU和7168块GPU(图像处理器)组成,而首次尝试时杨超只用满了CPU,GPU完全没有用上。怎么能把GPU用起来?这成了“冲奖”的一道坎。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薛巍引荐了一位GPU专家―当时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付昊桓。2011年底“冲奖突击队”正式成立,此时距离交稿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一般冲奖最少也要三年,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进入“备战”状态的杨超,设立好阶段性“小目标”,每隔几天他就向团队成员汇报一次,“没完成任务都不好意思见面”。那时,从中科院到清华园的成府路上,总会看到一位行色匆匆的学者,他没有假期,只有全力以赴和夜以继日。   赶在截止日期前,熬了几个通宵的“突击队”,提交了论文。饥肠辘辘的三人来到一家拉面馆,累得已经吃不动了;盯着面发呆,记不得是谁说了句“再也不干了”!   找到“最后一枚碎片”   几个月后,入围名单公布,其中并没有“突击队”,中国超算颗粒无收。   之后的几年,团队密切跟踪国内顶级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趋势,先后在“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上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测试。“只要有机器可用,就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进行操练。就像蜜蜂闻到了蜂蜜,一下子就扑上去。”   另一方面,杨超不断调试隐式求解器,却一直找不到“发动机”的一个零件,无法超越显式。当时,随着各类新型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显式求解器在学界出尽风头,隐式则鲜有问津。难道真是无解吗?   直到2015年11月,受国外一篇论文的启发,杨超找到了那个关键“零件”,他随即通知其他成员:“我们拼图的最后一枚碎片找到了!”“零件”的发现拉开了二冲“戈登?贝尔”奖的序幕。   然而,找到“零件”只是开始。怎么装进去?是否适用?能否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