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的心理和护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终病人的心理和护理课件

* * 协助家属顺利渡过居丧期,防止心身疾病产生。曾有美国学者调查2组死者家属,第一组903人属于悲伤过度,第二组878人,属于克制悲伤。结果发现,一年内第一组死亡率为5%,而第二组只有0.68%,由此可见,家属居丧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方法有:电话询问、家庭访视、邀请聚会,鼓励参加社会活动、深入了解并帮助家属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如经济、遗产分配、丧葬、子女教育或老人赡养等)、指导家属学会调整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使家属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绪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 * ? 如何看待死亡 从生命的本质及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来理解亲人之死的不可避免性。有生者必有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规律。我们的亲人也逃不脱这一规律的制约。我们也将有那么一天,必然会走向死亡,正如我们也希望自己的亲人也不要因此悲伤过度伤身害体一样;现在我们去世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不希望我们太过于悲伤,还要面对生活,勇敢而坚强地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更愉快,这才是告慰死者最好的方式。 * * 中国古代将死亡的事件称之为“白喜事”,内蕴含着深刻的生死之理。死亡是自然大化流行的表现形式,人之生是“红喜事”,它让我们体会到天地的好“生”之德;而人之死是白喜事,它也使我们体验到生命循环的神秘与伟大。生是人在世间的奔波,死则是永远的安息。生是生命存在的过程,死则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只有生而无死与只有死而无生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 * 从宗教的教义来理解: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都认为有一个与此生相对的彼岸世界,所以人之死不过就是回归“上帝和”“真主”的怀抱,是往生“西方极乐”人们可以通过死而可以达到“永生”“复活”“不朽”因为人们相信亲人仍然存在,(不过是活在另一个世界)而且生活得比现在更幸福。如此对丧亲之痛者而言,就是一种最大的抚慰。 * * 突发事件使死亡不可预测: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一样,各种突发性事件仍然不时地发生着,甚至发生的频率与惨烈的程度又要超过古代社会。因此,人很难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便会突然地面对死亡,比如意外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各种车祸、船祸、飞机之祸,还有突发性刑事案件的发生,战争中的死亡等。近年来的“9.11”、韩国空难、地铁爆炸案等数不胜数(沙坪坝的车祸)衡阳大火…… * * 求助于时间的流逝:时间老人是最好的消解剂,在他神秘的手杖触摸下,一切人世间的悲惨事件渐渐地话为乌有。丧亲之痛如果硬性地压抑,将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人们在突遭丧亲事件时,应该将自己的哀伤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泪水终有流干时,悲伤终有化解之日。我们要让时间来人来抚平心理的创伤,冲走哀痛的忧愁。因此,我们要设法将注意力从专注于亡者身上转移出来,去关心其它的事物和人,逐渐地弥补生活中的失落。人们只有在生活中渐渐地淡化丧亲之痛,才能重新迈开人生的步伐,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 * * 丧偶老人的心理及护理: 悲伤、否认阶段 丧偶最初,心理反应最强烈,对身心的危害也最大,表现为极度悲伤,呆木\不承认事实,有些配偶突然死亡的老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事实,潜在地排斥眼前的不幸,(对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怨恨,)他们的悲伤、痛苦的程度远大于那些配偶病程长、病情重、已有思想准备的人,应激能力差的老人甚至精神崩溃,导致精神障碍。 * * 认可、安定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老人可逐渐接受事实,表现为渴念死者,此期虽然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但孤独寂寞感和忧虑心理较为明显,情绪低落,处于抑郁状态。 * * ? 恢复解决阶段 老人逐渐从丧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能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平衡,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生活。 * *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心理应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除,过度的悲伤会损害人的身体,这时药物的适当配合能起到很大作用。如临床中应用的抗焦虑抗忧郁药,安定、多虑平等对稳定丧偶者的情绪,平衡其心理有一定疗效,减少因心理失衡而导致心身疾病。 * * 环境调节 许多丧偶老人在丧偶的 短时间内不能从悲伤中自拔,睹物思人,见景生情,整天以泪洗面,怀念故人,此期有条件应适应改变或更换老人原来的生活环境(张西),减弱或抑制产生消极情绪的环境因素,可让老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走出家庭,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 * 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悲伤和焦虑使人的心理处于抑郁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导致人体功能失调,如极度悲伤,忧虑可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老人的病情,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及亲友对丧偶老人的痛苦应予以同情和 理解,从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对老人实施全方位的照顾,鼓励老人多参加娱乐活动,如下棋、健身操、打保龄球等,未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