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构造地质国家地质公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龙门构造地质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龙门构造地质 国家地质公园 概况 位于四川省彭州—绵竹之间的龙门山地区,由于所处地质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独 特的地质奇观,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地质公园面积约 1900 平方公里,包括了彭州 及什邡、绵竹三个市的部分地区。其中彭州园区为葛仙山—关口—莲花洞一线以上 780平方 公里的低山和高山区,含银厂沟、丹景山、回龙沟、葛仙山、塘坝子等主要景区,主要地质 遗迹类型为推覆构造(飞来峰)“冰川漂砾”、及地层剖面, 其他配套地学景观还有古生 物化石产地、矿产地、与推覆构造相伴产生的多种构造现象、典型的高山峡谷、冰川遗迹、 温泉、优质矿泉水、花岗岩奇峰、现代地震遗迹、泥石流沟等。 由于龙门山地质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孕育出了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有原始森林、 溪流、瀑布、云海、日出、佛光、湖泊、杜鹃花山等,珍稀动物有国宝大熊猫、小熊猫、牛 羚、金丝猴及珍稀珙桐、水杉、银杏三大植物活化石。 主要看点 ■ 飞来峰 太子城飞来峰 龙门山地质公园以龙门 山构造带的推覆、滑覆构造为 主要特色。园区内“飞来峰” 集中分布在彭州市境内。“飞 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 岩块,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 1 发现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我国地质学家于上世纪 20 年代末首次在彭州发现“飞来峰”, 经众多中外地质学家研究确认,并录入地质教科书中。近年来国内部分专家在研究西藏大冰 盖的同时,发现彭州境内的葛仙山--大垭口一带的石灰岩具有冰川漂砾的特征,认为该区石 灰岩为罕见的特大型冰川漂砾,系西藏大冰盖时期的产物,提出了冰川漂砾说,使“飞来峰” 更为神秘。但无论是推覆构造说还是冰川漂砾说,都不否认彭州“飞来峰”是外来岩块,是 独特的地质景观,比阿尔卑斯山“飞来峰”更具规模和特色,具有极高的科研教学和观赏价 值,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亮点和看点。 ■ 瀑布 位于五道河下游,距海汇桥 3 公里处。瀑布分为 三梯,总落差 70 米,宽 3~4 米。最下梯高 59 米, 宽4 米,水量丰沛,从三叠纪煤系地层之上的彭灌杂 岩体上倾泻而下,在三叠纪地层与杂岩接触带处形成 一深潭,原名小海子,现名小龙潭。每遇晴天,上午 11 时到下午3 时,瀑布可观彩虹,久久不散,有时随 水雾上下飘动,情趣盎然。 栩栩如生的石象(溶洞) 鸳鸯双瀑 从上到下共有三梯,第一梯高20 米, 宽2 .2 米;第二梯高 8 米,宽 1 米,分东 西两股流水,西侧水流大,东侧小,故名 鸳鸯双瀑。瀑下形成一深潭,潭中有一状 若螃蟹的杂岩体,故名“螃蟹沱”。潭水清澈,水底卵石五彩斑澜。 百丈瀑布 位于长河坝右岸为多梯级瀑布,落差大,水量丰足,气势宏大,犹如一条水龙从山顶向 沟谷飞泻而下,被当地人称百丈瀑布。最下一梯瀑布高约 80 米,宽 8—12 米。 2 旅游贴士 ★ 周边景点 佛教名山—九峰山 九峰山,历代文人学士多有称颂,尤以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叠浮云变古今”流传 最广。到明代天启年间,大将张定边弃戎出家,法号“无暇”,在山顶用锡瓦建雷音寺,俗 称锡瓦殿。至清代,山上寺庙林立,香火鼎盛,成为与华蓥山和天台山合称川西“三山”的 佛教名山。后毁于“动乱”,新近恢复成砖木结构寺庙,成为佛教教徒朝拜之地。 回音谷 位于罗汉洞旁。沿罗汉洞口 4—5 米向东呼唤,可听到与呼唤者音质音量近似的 3—4 声 回音,再向下行,一般只能听到一声回音,快到谷口,千呼万唤,回音全无。该谷实为一走 向北东10 度的U 形谷,谷口宽 50 米,深 1000 余米,谷底乱石覆盖,磨圆度、分选性极差, 谷壁为坚硬的杂岩。声波在一定的距离内,按照一定的角度,沿谷壁折射,从而形成特殊的 回音现象;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