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探究进展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探究进展   【摘要】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较高,若未及时治疗将影响患儿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后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及西医类型。本文研究可知,在应用中医治疗基础上,加入西医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疗效。但临床医师还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或外治方案,保障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中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2-02 小儿厌食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若病情长久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影响智力发育,降低患儿生活质量,是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1]。本文将对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现状及进展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临床提高小儿厌食症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儿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 小儿厌食症概述 厌食症患儿临床表现为长期的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绝进食等,属于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疾病。研究表明,若厌食症患儿长期不愈,将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状态,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甚至影响其智力发育,对患儿身心均造成严重损害[2]。 小儿厌食症发病年龄多见于1-6岁学龄前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末秋初较为常见,且城市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小儿厌食症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小儿厌食症发病机理:小儿厌食症发病机理多与脾胃虚弱、痰湿内生、乳食不节、禀赋不足以及情志不舒有关:①不合理喂养。患儿婴儿期未合理添加辅食,断奶后无法对普通食物尽快适应,或小儿未实施规律生活、未按时进食、贪吃零食、过度饥饱、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导致脾胃损伤引发厌食,且家长盲目认为甘肥厚味具有营养价值,如过量摄入炒香、煎炸、油腻、糖类等食物或滥服补品也可使小儿脾胃造成损伤引发厌食;②缺乏微量元素或内分泌失调。研究表明,若患儿体内缺乏锌元素,则较易发生厌食,此外若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也易表现为厌食;③不良情绪。进食过程中家长责骂、批评可使儿童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影响进食,家长强制患儿进食也可导致其进食量降低诱发厌食;④其他。运动量不足,则人体代谢速度降低,代谢量减少,无法强化胃肠系统消化功能,导致进食量下降,此外,无法适应新环境、气候过热过湿、高血钙、VA及VD过量、铅中毒等均易引起厌食症[3-4]。 2 中药治疗现状 目前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时主要根据患儿实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之后对症治疗。 王丽珠将小儿厌食症分为五型,即胃阴不足应脾胃同治,养胃育阴醒脾;脾肾阳虚者应温脾肾之阳气,同时应予以健脾;脾运失健则应健脾助运开胃;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应舒肝理气开胃;脾胃气虚则益气健脾,脾胃同治[5]。 王霞芳认为:①胃阴不足应酸甘化阴、养胃生津,方剂选用养胃汤增损;②湿食里滞应消导化滞、运脾燥湿,方剂选用董氏开胃散加减;③营卫不和应调和营卫、运脾醒胃,应用桂枝汤加减;④脾胃气虚应益气健脾、助运醒胃,选用异功散加味;⑤肝胃不和应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健运,选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 3 西药治疗 由小儿厌食症发病机理可知,患儿体内大多缺乏锌元素。王竞等人研究表明,应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或片剂治疗厌食症患儿,其治疗前后体内血红蛋白显著上升,且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每日食物摄入热量平均增加700J左右。且经研究表明,补充锌元素治疗厌食症患儿过程中,其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改善。此外,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患儿味蕾功能,达到增强食欲的目的,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最终从根本上治疗患儿厌食状态[6]。 研究表明,胃肠动力不足易使患儿进食量下降,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帮助患儿胃肠道尽快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增加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分泌量,加速食物分解,使患儿产生饥饿感,最终增加进食量。常用药物如吗丁啉、乳酶生等[7]。 培菲康中含有双歧杆菌,可定植于肠道黏膜表面进行扩散,形成生物屏障对肠道具有相应的保护作用,并能够直接补充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对肠道内微生物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变意义,有利于机体吸收叶酸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8]。 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提高患儿体内血清中IgG水平,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对胃肠道消化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药物价格昂贵,临床医师进行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以免影响家长治疗依从性。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