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求新闻报道情感着陆点
寻求新闻报道情感着陆点 新闻与情感
“做有温度的新闻”,这是对新闻事态信息的感知,情态信息的体验,意态信息的传达,也是新闻价值之所在。新闻的情感,是对新闻品质的提升,是对媒体人责任的体现,也是新闻寻求受众认同与共鸣的表现手段。
如何找寻新闻的情感着陆点,新闻人如何传播新闻情感,新闻如何以情感人?本期对此做以关注。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情者,文之经。”而近代报人梁启超所开创的“时务文体”,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笔锋常带感情”。而近来,很多媒体都在以“做有温度的新闻”为方向,所谓温度,最直接的载体就是情感。所以情感的表达,可以说是新闻报道提升品质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时代,报道中的情感力量,更是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中留住受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一、情感的主题化表达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情感表达的范本,当推“512”汶川地震前后的一系列报道。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媒体不是冷静的旁观者和报道者,而是以在现场的亲历态度表达对那种彻心之痛的感同身受,以“和你在一起”的姿态给予同胞温暖和向前的力量。同时更用这种受众易于接受的情感表达,突出了灾难面前“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主题。这种情感的主题化表达,也给后来此类报道奠定了基调。
再以今年各媒体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团圆与亲情是这个节日里当之无愧的主题。所以,各媒体的《新春走基层》报道的设计初衷就是围绕“情”字,在做情感的主题化表达。
比如,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爸爸妈妈:我要画出对你们的爱》,全篇贯穿始终的是主人公――大一新生訾立对父母的亲情,并将这种亲情通过訾立带给父母的三件礼物层层推进:第一件礼物是天津特色点心,第二件礼物是两套保暖内衣,第三件礼物则是亲手给父母画素描像。三件礼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与内涵,也都紧密围绕主人公对父母表达亲情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烘托了整篇报道的情感基调。
再比如,《辽宁新闻》播出的《温暖回家路》,讲述了沈阳铁路局开通大连至佳木斯的春运“农民工专列”,记者跟随专列与农民工兄弟一起踏上了艰难的返乡路。这组报道既有对铁路春运开通“农民工专列”的人性化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有对黑龙江农民工兄弟历时二十几个小时坐了火车转汽车,并最终因为大雪而全靠步行的艰难回乡路的记录,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农民工“再难也要回家过年”的“亲人团聚”诉求。
这样优秀的报道范例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并不少见,这也使得今年各媒体的《新春走基层》对于“亲情与团聚”的主题表达也更加突出。
二、情感的故事化表达
近年来,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也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发挥故事化表达特质,将情感融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比如,央视《新闻联播》近日头题播发《一碗面温暖一座城》,讲述了河南郑州一家小面馆老板,因为患病,不得不在网上发帖求助,好心人看到网帖后纷纷到这家小面馆吃上一碗爱心面。一碗面引发爱心潮,小店的生意越做越火。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事件层层推进,从发帖到生意越来越火,再到有志愿者提供免费服务,被救助的是一个人,共享温暖的却是一座城。这种故事化的表达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将感人至深的情感寓于故事化的表达之中,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辽宁新闻》近期也播发了不少以故事化为情感表达特质的报道。比如,《我是你的呼吸》讲述本溪市一位高位截瘫患者,两年来,每天靠妻子和女儿24小时不间断的按压呼吸球维持生命。对于很多电视观众而言,这一家的生活是他们不能想象的,而如果采用纪实的手法,又太过残忍,因为这篇报道的最终目的是要展现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记者选择了通过故事化的情感表达,来烘托妻子的贤良、女儿的孝心。报道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在细节的展现中突出情感表达
细节对于一篇新闻报道的作用,毋庸置疑。穆青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有力得多。”而在各类不同的细节中,情感细节其实是最能打动人的。
以《新闻联播》播发的《一张全家福 盼了十二年》为例,在表现主人公老周因身患残疾而行动不便时,没有任何语言的描述,只展现了老周出摊的常规准备工作,单纯用镜头语言表达,他怎样将重重的报纸、货品码放到车上,又怎样艰难地爬上三轮车,到了报摊又如何把这些东西一一上架,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形象跃然屏幕,同时也为老周艰难的回乡路埋下了伏笔。这种看似没有感情色彩的白描式细节中所蕴涵的情感力量不容小觑。
另外,《辽宁新闻》播发的《风雪无阻向团圆》,记者记录了一个农民工的回乡路。回乡路有多难,记者并没有进行更多语言描述,而是靠几个细节进行展示,但仅仅是这几个细节,就足以支撑记者突出回乡路艰难的意图。比如,记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