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凉山彝族对外族际交往情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凉山彝族对外族际交往情况调查

小凉山彝族对外族际交往情况调查   对外族际交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永宁坪乡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古老的彝族人民正以多方式多层次地与其他民族发生着交流与交往。在交往的同时彝族人改变着周边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结构、宗教信仰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小凉山彝族对外族际交往能够反映出彝族人民与其他民族同胞彼此之间认识相处情况,能够对彝族人对外交流。此次调查笔者深入小凉山纯彝族乡永宁坪进行问卷方式调查,对当地彝族群众的对外交流情况作了调查,最后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永宁坪地处宁蒗彝族自治县最南端,是丽江市宁蒗、永胜、华坪三县的交界处并也因此而得名。永宁坪幅员辽阔,总面积达264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3935米,山区面积占90%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山冷凉气候,全乡居民2000余户,人口7700余人;永宁坪乡下辖四个村民委员:永宁坪村委会、马鹿塘村委会、抓马坪村委会、昔腊坪村委会,45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7766人。周围居住着汉族、傈僳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与华坪、永胜接壤的村委会有三个、村民小组约15个,边界居民约1500人。 一、永宁坪彝族的族际通婚 族际通婚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程度的深浅,而作为彝族人彝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人的族际通婚。 (一)家支外婚制度 凉山彝族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以父系始祖的血缘为纽带的以父子连名谱系为链条连接和认亲的一个父系始祖繁衍发展而来的后代之间无论相隔多远也不能随意联姻的若干家庭和若干人的集合体或集团组织。[1]每个彝族人从小就开始背记自己的族谱,族谱关系着个人在彝族中的身份和地位。彝族家支制度构建了彝族人庞大的家支人群,在数以十万记的彝族人中就有数十种家支,个别人数众多的家支可能达到十万人。家支外婚规定同一家支内部严格禁止通婚,配偶必须在外家支选择。在同一家支内部若发生两性关系被视为乱伦,按例双方都将被处死。 (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制度 同族内婚:同族内婚是指彝族本民族不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一项制度。本族成员如有违背, 按习惯法规定就要被处死或开除家支。一旦被家支开除,个人在彝区无任何地位可言也无任何生产资料的供给。 等级内婚:在奴隶社会时期, 凉山彝族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让自己的血统纯正, 上一等级的要严禁与下一等级的通婚。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分层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等级地位依次减弱也就是兹莫(土司)最大呷西(奴隶)最小。[2]如若上一等级人群与下一等级人群通婚,将会受到来自家支的鄙视自然也就会开除出家支,其后代的等级也就自降一级。 (三)姑舅表优先婚与姨表不通婚制 姑舅表优先婚是指姑舅表兄弟姐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按习俗,彝族人民认为,姑母的女儿生来应是舅父的儿媳。姑母的女儿必须先征求舅家纳聘,只有在舅家不娶时才能别嫁,且所得聘礼还要分一份给舅家。家支外婚制排除同一父系成员间的婚配与婚外性关系,是父系制在婚配关系上的表现,而姨表不婚制则是根据母系计算的姨表兄弟姊妹,也如同根据父系计算的嫡亲堂兄弟姐妹,被视为同胞兄妹。他们之间不仅不能婚配,也不允许发生婚外性关系,否则也将按例处死。[3]这种优先权也就导致彝族一种婚姻习惯“娃娃亲”的诞生,一般新生儿诞生不到一年如若姑母家有合适的孩童经双方家支或者双方父母协商就可订立“娃娃亲”,除特殊情况双方不得反悔,长大后反悔一方要给予对方一笔不小的费用作为反悔的代价。 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等制度构成了彝族人大体的婚姻体制,同时也限制了婚姻的自由和择偶域的狭窄。针对现当今彝族的族际通婚情况,在对永宁坪当地边境彝族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13份有与外族群众通婚的调查表中显示,有10份与外族通婚的居住在外地,3份责居住在永宁坪乡境内。 二、族际社会交往 (一)亲家交往 在凉山彝族地区从古至今彝族人都以一种打“亲家”的方式与外族同胞进行着交流与交往。打“亲家”也就成为了彝族接触外界事务了解彝区之外的人与事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为外族同胞进入彝区与彝族同胞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彝族与其他民族建立关系后直接称呼对方户主为“亲家”,称对方媳妇为“亲家母”,彝族小孩称“亲家”为“保爷”,称“亲家”媳妇为“亲家母”。 每当彝族人办婚庆、丧事等大型活动时亲家一般都会到场帮忙,每到节假日、小孩升学、结婚等都会来祝贺。现当今“亲家”活跃在彝族聚居的区域,仍然成为彝族对外交往交流的重要方式。8月21号,永宁坪乡一个村委会干部的女儿订婚,有三个攀枝花汉族前来庆贺并送上红包,彝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