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VIP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7课: 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以东京为都城(今河南开封)。 二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军事:控制军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士兵选入禁军,拱卫京师。 ②政治:强化君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将宰相的权利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集权。 ③经济:中央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财政收归中央。 ④文化: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大力发展科举制。 科举制发展的表现:①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 ②宋代实行将试卷姓名,籍贯密封的“糊名法”。③为防止考官舞弊,考生必须通过殿试,由皇帝决定录取。 三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利: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弊: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地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 第8课: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汴京(今河南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后迁都燕京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今浙江杭州) ★少数民族发展共同点: 学习中原王朝先进文化, 发展自己,强大自身。 三、各政权间的关系 (1)“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北与宋辽关系(“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宰相:寇准 主张反抗;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和议,“澶渊之盟”) ①内容:双方撤军,_各守疆界_;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②影响: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利:双方互市不绝,促进边境贸易(榷场)。 北宋与西夏和约:1044年, ①内容:西夏对北宋_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榷场)。 ②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 第9课: 一、“靖康之变”——金灭北宋 ①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逃往南方。 ②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二、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1.岳飞抗金: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取得郾城大捷。影响: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女真贵族发动的掠夺战争,遏制了金军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抗金英雄。 2.南宋与金和议:1141年,内容:_南宋_对_金 称臣,向金交送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影响:形成了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10课: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1)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主要原因)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过程: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3.标志:“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南宋最后完成 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农业 ① 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一亿,劳动力增加。 ②出现新的插秧工具“ 秧马 ”。③从越南引进的占城 稻, 大面积推广。水稻 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① 煤(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② 铁、铜 等金属的冶炼,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③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 ④.宋代手工业已有商标,广告意识。 商业 ① 北宋前期 时四川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南宋:会子、关子 ②北宋的都城 汴京 南宋的都城 临安 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海外 贸易 海外贸易兴盛,福建、泉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番市,番学。 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④宋代贸易东到 朝鲜、日本 西至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第11课: 一、社会主体: 士(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做官,宋代统治阶层包括 皇室、官僚和地主 , 农:(农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