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医,医学,医疗
名师垂教
yi
er
脘腹胀满、便溏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肖永林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苏瑞君
男患,李XX,56岁,1988年4月就诊。
患者自觉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已1年余。开始时但觉食后作胀,移时略舒,后渐加重,
终日胀满。曾服酵母片,保和丸,木香顺气丸,紫蔻丸,宽胸顺气丸及汤药数剂。初服
之,暂觉宽松,服之既久,反不见效。自以为病重药轻,又服槟榔四消丸2包,服后2小时
左右,腹内鸣响,继之拘急而痛,泻下数次后,脘腹稍觉舒缓,逾时胀满更甚,腹内时
痛,痛时则欲泻,虽泻而腹胀不减。
该患以往身体尚可,1年前曾因过食冷物而腹痛泄泻,用药治愈,之后渐觉食后作胀,脘
腹满闷不舒,饮食减少。饮食虽少,而胀满却越来越重。渐觉周身倦怠,四肢疲乏无力,
嗜卧多眠,大便多溏。每于服食生冷之物及着凉(特别是腹部与脚)后,胀满加重。如服食
热物,俯卧于热炕上,或用热物敷于腹上,再按压揉摸,则胀满渐消,而腹中特觉温暖舒
适。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黄白,舌淡胖而润,脉细弱。脘腹部按之平软,无疼痛不适之
感。
细思疾病之整个过程,其病起于寒凉,加重于消导攻伐。患者虽自言胀满,但并无腹部胀
大之形。细询之,是患者自觉脘部有堵塞不通畅之感,饮食减少,所以此病实为痞满。因
患者病程已逾1年,服消导顺气之品而反剧,且喜温暖而恶寒凉,因而证属脾胃虚寒,中
阳不运。拟用温中补脾之法,予理中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炙甘草10g,干姜15g,
丁香10g,砂仁10g,川朴10g。水煎服,日3次。
3剂后,自觉痞满减轻,腹部有温暖感,且排气也多。既已见效,说明药已对证,效不更
方,又投3剂,大见好转。予附子理中丸20丸,每次1丸,日服3次。1周后,胀满之感已
消,食欲增加,大便已每日1次。肢体疲乏无力、嗜卧等症皆大有好转,自觉体力已有所
增强。为巩固疗效,又继服理中丸与人参健脾丸而愈。
学生:请老师谈谈此患的辨证思路。
老师:凡诊治一个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屡治疗效不佳者,心中想的要比较全面,要考
虑到各种可能性,首先要考虑到与以前不同的路子,尤其要注意到是虚证的可能。
此患病已年余,曾屡用开郁行气之品而不效,则非气滞可知;用消食导滞之药无功,不是
食积也明。特别是用槟榔四消丸后,证情急转直下,更足以说明此证的性质。盖槟榔四消
丸系由大黄、黑丑、皂角、香附、五灵脂等组成。槟榔沉重,性如铁石,本草言其无坚不
破,无胀不消,无食不化,无痰不行,无水不下,无气不除,无便不开,可见其药性之峻
猛。大黄苦寒,攻积导滞,荡涤胃肠。黑丑辛烈,最能下气行水,通利二便。皂角辛烈善
窜,通行诸窍,畅利大肠。诸药合用,功能涤荡胃肠,消食导滞,利水除胀。对停食停水
之胀满不食,确系形气俱实者,必有冲墙倒壁,推陈致新之效。但此患服后,不唯不效,
病反增剧,则其非气滞食积之证,而纯属虚证无疑。又患者之病,得之于寒凉,且畏凉而
喜暖,此足以说明,其证不仅属虚,而又为寒。以上是从病史及所用药物之后的反应来分
析判断病情。
再从患者的症状来分析。患者虽自觉胀满,但脘腹并不胀大隆起,按之不痛反觉舒缓,其
非实胀可知。且其食欲不佳,形单体瘦,倦怠无力,嗜卧多眠,大便多溏,舌质淡胖,纯
系一派中阳不足,脾胃气虚之象。更何况其得温热则病减,遇寒凉则增剧,知其证之确为
中焦虚寒,故敢直用理中汤,补脾胃而暖中阳,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学生:胀满一证,属气滞食积,或水饮内停,比较容易理解。那么脾胃气虚或虚寒,明明
是虚证,为何又出现胀满呢?
老师:胀满是个症状,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肠胃气滞而产生的。实证可以出现此症,虚证也
可以出现此症。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胀满属实证的看法,是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因为腹内或有气滞,或有食积,或有水湿,皆可影响肠胃气机通畅,而生胀满。从临床
看,胀满之属于实证者确实很多,而用诸如理气开郁,消导食滞,逐水化湿等法也确能取
得满意的效果,因而人们对其比较熟悉。可是,在临床上,气虚或虚寒胀满,也为数不
少。中焦气虚为什么能产生胀满呢?因中焦脾胃,主升清而降浊。若脾气强而能运化,则
清气自升;胃充而能通行,则浊气自降。气机畅顺,腹内毫无滞碍,则何胀之?若脾胃气
虚或虚寒,则阳气不能温运畅行,中焦气机痞塞,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混处于中而生胀
满。(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脾虚则腹满,异法方宜论之脏寒生满病,都说明了这一
点。而程钟龄讲得更透彻,他说,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气之所以行者,气旺故也
。(《医学心悟》))。
学生:痞满之虚实,当如何辨别?
老师:金匮)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张景岳说,痞满一证,大有
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