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翰-克利斯朵夫》死亡书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约翰-克利斯朵夫》死亡书写

论《约翰?克利斯朵夫》死亡书写   摘 要:《约翰“死亡”显现出巨大的张力,它不仅是推动文本前进的重要的叙事动力,还渗透了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也上升至存在的层次,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向着死亡而存在”,死亡成就了生命的完整,又体现出作家试图修复信仰和永恒关系的努力。 关键词:约翰 “艺术的真正的诞生地是死亡,没有死亡, 就没有艺术。没有死亡,人类就会无所恐惧,无所悔恨,无所理想, 也就用不着制造一个虚幻的艺术世界来弥补人生的遗憾, 来满足自己对永恒的追求和向往。”[1]正因为这样一种情结,许多作家在作品中执着的书写着死亡,探寻着死亡的意义。死亡意象从诞生开始,就包含着生与死双重态势,“未知生,焉知死”,生存与死亡紧密联系,构成一种辩证的力量,从混沌蒙昧的生命初始到顿悟的人生终结。西方将死亡作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和文学命题,千百年来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死亡观照。 《约翰创作的鸿篇巨制,描述了天才音乐家约翰 罗兰梦想和希望,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他凭借这部宏大的音乐史诗赢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冠冕。在这部磅礴史诗中,“死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不仅是叙述文本的一种方式,成为推动文本前进的重要叙事动力,还渗透了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也上升至存在的层次,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向着死亡而存在”,死亡成就了生命的完整,又体现出作家试图修复信仰和永恒关系的努力。 一、死亡叙事 在《约翰克利斯朵夫》死亡叙事对情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小说中十多次提到死亡,亲人之死如祖父、高脱弗烈特舅舅,朋友之死如奥里维,爱人之死如萨皮纳、葛拉齐亚,以及主人公最后死亡。除葛拉齐亚的女儿奥洛拉和奥里维的儿子乔治外,与主人公约翰命高峰中的死亡都带给他一种参透世事的体验――慈悲、信仰、牺牲。而且,这些死亡多半是在每一节叙述的终点出现,而这个终点,恰好是另一段生命开启的起点,从上一段生命中获取的精神的源流也在下一段得到延续。他的作品、他的音乐和他的艺术生命也随着这些人的离开而不断迈向一个新的层次,不断的体悟前进,直到他在走完自己艺术的传奇的一生。 罗曼反抗的一生是以认识死亡、经历死亡、超脱死亡为内隐的线索,而这都是以他小时候关于死亡的潜意识中的恐惧为源头的生发。克利斯朵夫有着克拉夫脱家族天生的结实的身躯,但对于死亡的想象和恐惧持续了他的整个童年。年少时的死亡恐惧像一朵无法散开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在潜意识里有了“死亡”的怖威因子,而后来,当他生命中真正切实遇见死亡的时候,潜意识里关于死亡因素就得到了响应,于是每个亲爱的人的死去成了一次又一次疼痛的体验,同时让他的音乐和人生的图式不断的完善。同时,这种潜意识中死亡的恐惧激起了他想要生存的迫切而如醉如狂的欲望,为的便是剪除暴力,主持正义,干一番大事业。这对于他以后凭借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努力奋斗,宁死不屈地捍卫自己所认定的真理,无疑是一个最初的原动力。 而最有代表性的是祖父之死、奥里维之死、克利斯朵夫之死,这三个与死亡意象的情节,突出表现了克利斯朵夫从反抗到失败到妥协的人生三部曲,成为叙事的关键环节,既使人物有血有肉,对于叙事又有催化剂的作用,使小说的气脉结构浑融贯通。 祖父的去世第一次让克利斯朵夫第一次对“死亡”有了切身的体验。祖父,发掘约翰音乐才能的启蒙者,最早带他进入音乐的殿堂,在童年时给了他独一无二的爱。祖父的突然离世使他惊慌失措,在极度恐慌中昏厥过去。祖父的死,第一次将“死亡”的面目真切的剥开给他看,以前自认为对生活有的一些体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脆弱不堪,理性毫无作为。于是之前想要生存的欲望开始继续膨胀,从那时起,他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与残酷的命运进行斗争,他决不向命运俯首称臣。“在身边有一种毁灭的力量威胁着他,但这些念头反而激起了他的愤怒与憎恨。” [2] 奥里维是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他的出现温暖了克利斯朵夫孤独许久的灵魂。他们两个相互补充,奥里维是法国精神文明的代表, 而克利斯朵夫则是德国纯洁无私的理性代表,奥里维帮助克利斯朵夫接近平民,完成艺术观的转变,他们之间的友谊表现了人类的精神共鸣和情感价值。然而在巴黎工人举行的示威游行中,因警察和工人发生了冲突,奥里维被人群踩倒,伤势过重而殒命。奥里维的死亡对于克利斯朵夫的精神打击无疑是最严重的,虚无感侵蚀他的心灵,让他复归到深不可测的孤独中。可旺盛的生命力又支撑着他寻找生命的意义,重新上路,步伐似乎与以往同样坚定,虽然他仍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 晚年的克利斯朵夫誉满欧洲,他的作品已不像早年那般风雷激荡,而是和谐恬静,如积雪的山峰。亲朋伴侣的离去,走过充满抗争与思考的生命之路,暮年的克利斯朵夫对待死亡有了一种平和的态度,他在痛苦中磨砺得愈发坚强。面对自己的死亡时,虽然感受到不可逃避的悲剧性,但表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