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重组 三个人河流汇成一个大海.docVIP

野孩子重组 三个人河流汇成一个大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孩子重组 三个人河流汇成一个大海

野孩子重组 三个人河流汇成一个大海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每次,“野孩子”的音乐会临近结束,张?、张玮玮、郭龙三人就会放下手上所有的乐器,闭上眼睛,双手扣在膝盖上,庄重地清唱出这首歌。三个人分三个声部:郭龙低沉,张玮玮平静,张?孤独而高亢。这时候,三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他们的吟唱像回族人的诵经,更像一个仪式。 11月12日,MOMA“后山音乐艺术节”主办的“野孩子腊月音乐会”是反季节的,因为主办方“树音乐”的创始人老妖,是“河”酒吧时代跟着张?和小索的年轻音乐人。这也是“野孩子”第一次正式以“野孩子”的身份亮相北京。这场反季节的演出让北京的文艺青年感到惊喜和意外,冬日的寒冷根本无法阻挡大家对好音乐的热情。当晚后山不算太大的场地里,挤进了1000多个人,在后排甚至看不到舞台。那些曾经在“河”酒吧滋养下的成长起来、已经步入中年的观众,和那些从豆瓣开始关注起张玮玮的文艺青年混合在一起,感受着“黄河谣”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一晃10多年就这么过去了,这首歌里的情怀穿越了时光,却一直没有变过。也许所有的河流,都将汇聚成同一个大海。 关于“野孩子”――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当代民谣乐队,所有的故事也许都该从这首“黄河谣”讲起。 一 “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跟河流有关的场景占据了我对童年的大部分记忆。我觉得民间音乐也像是一条河流,穿越了时间和空间。” 张?是“野孩子”乐队最初的成员。他1968年生于甘肃兰州,小时候在农村度过,到了十八九岁又回到了兰州,做过油漆工和公交车售票员。喜欢音乐,弹bass。后来认识了小索(已去世的“野孩子”原主唱),两人一起去外地的歌厅打工,四川、西藏、浙江……给人伴奏,唱的都是港台流行歌。终于有一天腻了的时候,就放下一切,回到了兰州,然后几个人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沿着黄河河岸一直走,一路走到了内蒙古,用这种“酷烈”的方式跟过去的浮躁生活告别。他们一路发现收集整理西北的民歌儿,比如“信天游”和“花儿”等。后来他们又去了杭州,成立了“野孩子”乐队。 “他们说你的脸上沾满灰/他们说你的泪在天上飞/他们说你的家在山野里/他们说你的歌有谁来听。”“野孩子”歌如其人,低调、克制、内热、严谨。他们的音乐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比如张玮玮和郭龙。 二 郭龙和张玮玮都出生于1976年的甘肃白银,这个位于兰州城外70公里的卫星城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典型人造工业城市,居民是从祖国各地来的。他们来这里挖掘矿藏,建立工业。他们是在工厂大院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少年,还好他们喜欢音乐,并找到了彼此互为伙伴。 1997年,郭龙和张玮玮已经在兰州的一所大专上学混日子,并经常去一家能有现场演出的小酒吧。那年“野孩子”乐队回家乡做了一场演出。郭龙和张玮玮一下子就被这几个朴素的光头苦行僧一样的人所做的现场音乐所折服。“是他们一下子让我明白了音乐的力量,以前以为失真电吉他就是力量,但他们的样子和音乐一出来,真是太有力量了!那种力量是里边的,比外在的东西强大,有理不在声高。”从此两个“古惑仔”就被收服了,于是他俩一路从白银到兰州又追随着“野孩子”来到了北京。 三 2001年“野孩子”的张?和小索在北京创办了“河”酒吧,在永远阳光灿烂的三里屯南街。那里不仅是“野孩子”乐队排练和演出的地方,也是万晓利、小河、IZ、舌头、废墟、左小祖咒最早演出的地方,是中国当代民谣的发轫地,更是一代人青春中最好的时光。 “当时来到北京,北京太大太茫然,特别没有归属感,只有到了河酒吧的时候才有找到了家的感觉。”张玮玮和郭龙跟着“野孩子”一起排练演出甚至蹭吃蹭住,张?和小索像两个家长一样照顾着所有爱音乐的异乡人。那里不仅是歌手、乐评人、诗人、画家的集散地,甚至还有很多外国来的留学姑娘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他们在“河”酒吧度过了最巅峰的青春时光,认识了各路音乐人和文艺青年。经历了青春,爱情,生活,并找到了自己的歌唱。 然而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河”酒吧两年之后关闭,“没有人会选择永远过那样热闹的生活”。张?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司仪,还是想把心思多放在音乐上。2004年小索因胃癌去世,(那是一段太过灰色而众多人不愿多提及的故事),处理完小索的后事,喜欢清静的张?去了云南大理。“野孩子”随之解散,那一段鲜活的经历变成了传说,但好在音乐留了下来。 四 选择在云南生活对张?来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现在大部分时间住在大理,有时也会在丽江住一阵子。每年出去演出两三个月,其他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去民间学习一些民歌和乐器,去他喜欢的地方旅行、卖唱。在云南,张?的音乐作品多是自己一把冬不拉,或者加上口琴的创作,和乐队时期有很大变化。没有了集体生活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