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赫哲族鱼皮服饰探寻三江平原的造物文化
从赫哲族鱼皮服饰探寻三江平原的造物文化孔德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赫哲族鱼皮服饰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延续性、民族融合与族际交流痕迹等多重文化特征,也反映出其民俗、宗教等内容。通过对特定的生态环境与渔猎经济文化类型分析,述评赫哲族造物的情感特征、审美特征、技术特征与功能特征,可以透视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人与宗教、人与物、人与自我精神世界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及伦理关系。[关键词]渔猎文化;造物文化;伦理关系;双重功能[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5140(2009)0520074208鱼皮服饰代表了独特的渔猎文化,是素有“鱼皮部落”之称的赫哲族代表性造物,也是展示赫哲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今昔的鱼皮服饰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赫哲族今人(尤其是老艺人)所没能预料到的,赫哲族的鱼皮手工制作技艺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赫哲族鱼皮服饰在该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赫哲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赫哲族既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人),又是有着古老悠远历史的民族。另据相关考古专家分析论证,其古代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赫哲族世代聚居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三江交汇之处。此处水域宽阔、山清水秀,野生资源丰富,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且赫哲族聚集地相对集中。三江平原的地理地貌与赫哲人特有的民俗民风构成了渔猎民族的别致风情,赫哲族“衣、食、住、行、用”等造物就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有序进行的。一、渔猎文化之渊源与成因追索民族学专家学者杨士宏先生认为“: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仅要研究它的现状,更要研究它的过去,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研究得深刻、透彻。”[1]因此,我们要深层次地剖析赫哲族的造物文化,有必要追索渔猎文化之历史文脉。鱼皮技艺的历史可谓久远,据《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中记载“:玄股之国,在其(黑齿)北;其为人衣鱼食鸥。”另据法国学者Schlegel考证“:以鲑鱼皮为衣的风俗,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一带的民族皆有之。”[2]迄今为止,这些古老的渔猎民族,只有赫哲族在经历了沧桑久远的文明演化后,依旧延续并保留下穿鱼皮衣的历史。赫哲人为什么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要依靠穿鱼皮衣为生?赫哲人的鱼皮衣究竟如何制作?赫哲人为什么会对鱼皮文化如此钟情?其文化特征在哪?我曾带着诸多的疑问与不解,于2007年仲夏前往三江平原对赫哲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收稿日期]2009203221[作者简介]孔德明(1975—),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郝哲族造物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74—察。现将关于渔猎文化成因的调研总结如下:(一)鱼皮服饰是一定经济形态下的产物赫哲人创造鱼皮衣,主要与赫哲族自古以来从事的渔猎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以渔猎经济活动为主的社会阶段,渔猎产品必然成为赫哲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正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说“: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3]赫哲族的渔猎自然经济贯穿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在长达千年的渔猎生活中,赫哲人主要以鱼皮为衣,鱼肉为食。尽管历尽沧桑,但渔业活动始终未丧失其主导地位,因而形成了千百年的“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为生计”的经济态势。民族学学者罗凉昭也指出“:正因为捕鱼活动是赫哲族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渔业产品成为维持赫哲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来源,这就使赫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渔业生产密切相关,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4]由此可以看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直接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二)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渔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殷实的物质保障赫哲族的先祖为了适应生存,其间经历了大批迁徙行动,并且在经济活动与生存方式上也经过了由“狩猎为主、捕鱼为辅,过着原始的游猎生活”到“捕鱼为主、狩猎为辅,南迁后的大面积定居”的转变。何玉芳在其著述中曾如此考述“:赫哲族的远祖在秦汉时期以前主要生活在黑龙江以北外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这里山脉纵横,原始森林密布,河网众多,是黑龙江和勒拿河的发源地。在一望无际的林海和崇山峻岭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为赫哲族的原始狩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居住地不确定,生产工具较为原始,势必影响其捕获量。在当时,仅靠狩猎已经满足不了赫哲族的生活所需,因此‘,10世纪时,在大批南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过程中,与奇勒尔和当地的费雅喀及一小部分虾夷混合,又继续南迁与南通古斯相互交错杂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生感悟集锦.doc
- 人生一定要看的几张图片.doc
- 人生感悟之二:超越生命的爱.ppt
- 人生激励.ppt
- 人物描写 之 动作描写篇.doc
- 人生彩虹图理论.ppt
- 人生最后一次减.ppt
- 人生需要放下的八种心态.ppt
-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各种各样的鞋》教学设计.doc
-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会变的线条》讲解.ppt
- 电视广告与海报.ppt
- 荆州市初三期中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创新与用户满意度提升策略.docx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跨学科学习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在绿色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数据区块链溯源与教学改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地热能供暖区域政策效应分析报告.docx
- 小学语文:校园雕塑中的成语故事与语文教学融合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关节置换装置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环境责任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