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docVIP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摘 要:要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厘清概念内涵,澄明问题根源:莫把公共治理低效误判为社会公德低下;莫把社会公德失效归因于市场经济理性;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学会感恩,用好激励。其次,在教学理念上,问题导向意识突显与底线思维警钟长鸣:问题导向意识要突出;政治要有底线思维,情绪要传播社会正能量;破除社会上对思政老师的刻板印象。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提升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频次和效果;用“对分易”做好课堂互动工作,注重案例教学,警惕“三个滞后”,学以致用。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社会公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专门讨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人个品德的内涵和要求,这一章内容知识点整合有序,条块归整,逻辑结构清晰明朗,与高中教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知识点自然衔接,一一对应。在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公共生活的特征与公共秩序必要性,然后水到渠成地论述了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最后与时俱进地论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解决好“什么是社会公德,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么遵守社会公德”等问题,这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   一、教学内容:厘清概念内涵,澄明问题根源   (一)莫把公共治理低效误判为社会公德低下   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高低,折射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与现代化水平,亦是国民性与文化底蕴的缓慢释放,更是公共治理规章制度配套完善和生效发力的过程。保护环境,交通违章,公物破坏等问题有时候就是一个公共治理缺员、缺位、缺失的问题。如在2017年5月,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两位快递小哥偷回家宰杀炖萝卜煮着吃了。事发后,公安机关马上介入立案侦查,最后以杀害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罪名把这两位30岁左右外地来沪打工的快递小哥刑事拘留。事态的发展,让人唏嘘不已。这就不仅仅是社会公德的问题,而是触犯刑事法律的问题。上海在处理这类事件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重,违法必究,值得其它兄弟省市借鉴。再如网约车问题,上海的应对做法是规范和引导。所谓规范,就是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规范,关键是措施得当、执行到位;所谓引导,就是利益与舆论的引导,关键是利益的精准引导。   制度和公共政策对个体行为模式具有决定性的重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折射出来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大相庭径,风格迥然。如酒驾入刑以来,酒驾与醉驾乱象得以根本改观。对于社会乱象归因绝对不能夸夸其谈、大而化之地归责于国民性或社会公德,应该切实而微观地分析公共政策偏离制度设计和立法意的内在机理和利益博弈,放弃用宏大叙事泼墨般一笔带过。同时,要看到制度效力的释放有一个过程,正好姜文的电影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这种制度影响的滞后性与传统文化的坚实程度和现实利益博弈的激烈程度密切相关,改革过程的攻坚破难正是制度修正调适过程,也是利益分配痛苦转型过程。   (二)莫把社会公德失效归因于市场经济理性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一文中,笑谈了“忍”字在四世同堂的传统家庭中的妙用,这既是对封建礼教宗法无力改变时所持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亦是对权利义务掰扯不清时所谓和谐窘境的嘲讽。所谓一团和气背后恰恰是概权利义务之间界限模糊不分,规则意识不强,惩罚措施不到位,激励制度不明晰所致。要结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中的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目,把传统美德与传统糟粕要区分开来,把其中带有阶级性和时代局限的阴晦因素剥离出来,把符合市场规律和时代精神的道德精神发扬光大,盘活传统美德中的德目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变化,重新诠释重组激活。   (三)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绝不能用色厉内荏的道德指责和群情激愤来替代庙堂之上冷静威严有力的法律惩处。假若一个人误把社会问题归因为社会公德和国民性,而无视法律法规制度的设计和配套,只是说明了这个人社会知识的缺乏和专业训练的不足。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出发,如通过公交车让座与逼座事件,可见社会公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互动。   让座出于社会公德,逼座有违法律法规。乘坐公车让座是一种道德风尚,而非强制义务,即便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强制有座位的乘客让座。若有人让座,善莫大焉,值得称赞;若因没有人让座,就逼迫有座乘客让座,这可就有违天理,因为没有法律法规赋予你这个权力去强制别人让座。为老不尊、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的问题不在课堂的讨论范围之内,年龄不是区分谁能合法占有座位的标准。作为市场行为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