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下》篇 “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docVIP

《天下》篇 “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下》篇 “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北京 100872;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 571199)   摘 要: 关于《庄子?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的诠释,有理解为相即不别,有理解为异中有同,有理解为全体与部分。我们可能把方法论意义上的“道术”,误解为原本属于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道”,以“道无所不在”附会“道术无乎不在”,所以误认为“道术”在实际上贯通或总括“天下方术”,最终得出“道术、方术”的相互关系是没有差别,或同异互涵,或包含与被包含等不当结论。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道术 方术   《庄子?天下》篇在起始处即呈现“道术与方术之辨”:“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1]“天下方术”与“古之道术”对举,然而关于“方术”、“道术”两个基本概念,后世学者们对彼此属性的认定、相互关系的界定,可谓聚讼纷纭。概述学术史上相关文献,可以将其研究粗略地划分出三个探索路数。   一、文献概述:三个探索路数   第一个路数:方术即道术。郭象将“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从“皆以其有为”处断开,而“不可加矣”属下读,即“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这大概受到《庄子?齐物论》论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的句式影响,如果两段引文经过“不可加矣”作中转来联结,则“天下之治方术者”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等于间接认同“治方术者”已经达到那体认万物未生之前的状态的最高水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于是郭象注说:“为[以]其(所)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2]有为是真为,真为则无为,所谓“不可加”即肯定“方术”之无为价值最终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成玄英亦从之,他训释“方”为“道也”,并说:“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物之情,顺其所为之性,任群品之动植,曾不加之于分表,是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自远古的轩辕、颛顼迄于尧舜,作为治道艺术的方法,或可以说是方术,能够随顺万物自有的情性,即“虽为不为”。而关于道术,他又疏解说:“上古三皇所行道术,随物任化,淳朴无为。此之方法,定在何处?”“答曰:‘无为玄道,所在有之,自古及今,无处不遍’。”[3]可见成玄英以“有为”、“无为”串讲方术和道术,而有为、无为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虽然表面是有为,而实质上随物任化、自古及今、无处不遍,也就是无为方法,此时所谓方术可谓道术,方、道相即无别。可见这一路数的研究特点是玄学语境的,超言绝象,有意模糊事物的符号概念。   第二个路数:方术、道术兼有同异。林希逸径直解说:“方术者,?W术也。”即便“人人皆自是,人人皆以其学为不可加”,然则“言百家之学,虽各不同,而道亦无不在其中”[4]。“方术”概念外延继续缩小,从以前郭象、成玄英所说的治道方法转向林希逸主张的百家学术之分野;百家学术互异,方道互殊,但是“道”仍处在其中,林氏认定有“道”内涵于各家“方术”内,可见方术、道术仍然相即不离。与第一个路数相似,“方术”有“道”贯通,这“方术”不再有别于“道术”。这里除对方术、道术的诠释之外,“道”作为又一个独立概念被引进讨论视域,增加“道术与方术之辨”的问题复杂性。林希逸说:“内外之道至此不明,人各以其所欲而自为方术百家之学,自今以往,迷而不知反,必不可得而复合矣。”“道术之在天下,自此皆分裂矣,故曰道术将为天下裂”[5],既然百家之学迷而不知反、不得复合,至于道术将为天下裂,可知毕竟方术、道术究竟有不相同的地方。总之,“方术”“道术”既有同,又有异:同,是因为“百家之学(方术)……而道亦无不在其中”;异,是因为“百家之学(方术)自今以往,迷而不知反,必不可得而复合”。由此可见,方术、道术之同异,取决于方法意义上对“道”之贯通作用的“迷”与不“迷”――不迷,则与道术复合而可见道术;迷,则不得复合而仅见方术。   从方法论方面研究分析的还有钱基博。他反问:“安有‘天下之治方术者’,而无当于‘古之所谓道术’,而下(疑为“不”字之误)为道之所在者乎?”同样的,方术与道术必有相当的地方,“方术”仍有“道”之所在者,否则无法解释“道术‘无乎不在’”。他引用贾谊《新书?道术篇》的话“道者,所从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无论“虚”、“术”,“凡此皆道也”。并解说:“此‘道’之所以不废‘术’也;‘术’者,所以行‘道’也。”若“虚其本”,“不师成心,不为意必”,也就是像林希逸说的不“迷”一样,方术同样可以行道[6]。钱基博还认为“盖道者主‘一’以窥大道之大全,而百家裂‘道’以明‘一曲’之智”,道家窥道、循道,百家明智、用智,“此道者所以于百家最为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