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0年代:生活与法制的细部体验
先前所有的游戏,显出无趣与聊然。我曾经坐我们工厂车间的房顶上,晒太阳。看黄浦江上的船,它们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忽然有些伤感,心里为自己难过。像儿时看完了一场打仗电影,大部队转移去了远方,地方部队进山打游击了,老百姓留在漫长的岁月里。
那是1980年代。后来我穿上法院的法官制服,戴上大沿帽的时候,还是这样想起纺织厂的老百姓。1980年代的法院干部,着制服,佩有很大的肩章。还有大沿帽,顶着大国徽。个个像高级将领。这很符合我的心目中“军团首长”的形像。我几乎便是冲着这个去投考法院干部招聘的。我还同时应聘了检察院的招干考试。它们两家都有制服和大沿帽,他们几乎同时要我去面试,并且都给我安排了文秘的工作。在那时,我已经发表小说。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部队文职人员”。也算是圆了一个军人梦。
城市的春季,许多树会散发出松香的味儿;我一直奇怪,这不是松树。就像我不是真正的军人一样,但我照样会散发出军人的气息。我喜欢吃干粮,面包或压缩饼干;喜欢坦克履带碾过的印痕,枪炮发射的后坐力;喜欢将大沿帽压得很低,并且略微歪斜;喜欢坐三轮摩托外出,坐在边上的车斗里,像德军少校冯迪特里斯。
当然,有很多时候,我保持着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公仆”形像,那便是戴一副袖套;一大早拎着暖水瓶去机关开水房泡开水,然后跟着麦克风里的音乐做广播体操;这些都很重要。那种劳动布或再生布袖套,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劳动者感觉,上班套好,是要做事儿的,下班脱袖套,左边一只,右边一只,两边一拉,一只正好套在另外一只里面。
法院制服带来军队的高贵气质,令人迷醉,但我依然会凝视我办公桌上的几样东西,它们同样使我迷恋,让我经常感受现实生活的朴实和简洁,一种克己奉公,忠于职守,诚恳待人的作风。那些回型针和大头针,用于简单装订文本,很简易实用,它们平时躺在小纸盒里,毫不起眼,也很少生锈,我想,发明这些小东西的人真的很聪明;坐办公室的人还喜欢使用各式各样的瓶子来代替喝茶的茶杯,是一种物尽其用的良好习性,从70年代开始,就有人使用“枇杷糖浆”的药瓶,还有扬州酱菜瓶,都有盖,大小适中;到80年代,是“雀巢”的咖啡瓶。我眼前还有一个塑料文具盒,里面有些红蓝铅笔,圆珠笔和橡皮。我经常会忽发奇想,那些文具,如果在延安时期,那一定是会出现在毛主席办公的窑洞里。还有几个墨水瓶,分别是蓝黑、大红和墨汁,用于书写各种不同的文书;是一种书卷气与正义感。这种感觉对应于我所看到的邪恶,有一种两相抵消的平衡。在法院,我看到许多生活里的罪恶,更需要竖立公平正义。
我在我们法院审判庭的侯审羁押室的墙上,看到有个罪犯用手铐在墙上刻划出这样的字样:嘉兴小黄毛5年。这一定是我们虹口区嘉兴街道的一个罪犯,在自己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后,有感而发;几天以后,我特意又到了侯审羁押室,看到已经有人在“嘉兴小黄毛”边上添了“扁头8年”的字样。同样是用手铐刻划上去的。这两个家伙算是接上头了。
我对手铐是有感觉的。这是我在人民法院里所经历的感受深刻的角色体验。那天,我们要到第一看守所去提一个特大团伙犯罪的被告人,因为人多,便出动了大囚车,还要用三轮摩托开道。我跟着去,在前往的路上,是上班的高峰时候,路上很挤,警车呼啸着,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特意穿着便服,在去的路上,一个人坐在大囚车里,让人给我上了手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戴手铐。在手铐铐住我的瞬间,我下意识地挣了一挣,但即刻是一种绝望。冰凉的手铐闪着寒光,告诉我一个人的位置差异,告诉我,人在被限制自由后的心理反应,有一种陷落深渊的畏缩感。
路上亮起红灯,许多车停下来了。我看到路人在对我探头探脑,他们用一种惊异的目光对着我,并且将我当作一个“人物”在仰视。他们看到一个庞大的车队在押解我这么一个“罪犯”的时候,我在他们眼里也成了一个“特写”人物。这是最具后现代主义的辛辣玩笑。于是,我竟也可以用一个“人物”的眼光来细细打量芸芸众生。我的眼光一点也没有流露出什么好奇,也没有惊恐和不安。这让外面的人颇感失落。这与他们眼中的罪犯大相径庭。我当然也不能演得太过分,让人民心目中的敌人“气焰嚣张”。我不动声色,毫无表情,看着城市早上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节。他们骑着自行车,停在路边,一只脚支撑着地面;有个人围着漂亮的围巾,上面却落着一片败叶;一个买早点的家伙和一个小学生撞了一下,一锅子豆浆打翻在地。
这是日常生活。当你忽然感到这一切将真正离你远去时,你会恐惧,战栗不安。
我在法院里,内心经常揣着诸如此类的另类体验。那种了解犯罪,分析犯罪,惩罚犯罪的严密逻辑,细致推算;在烦杂繁复的民事纠纷里,观察到的人心叵测,使我像一名研究犯罪学的初涉此道的学者。有的罪犯是把我想都没有想到的事儿做了,这不算稀奇;让我更深思的是,有的罪犯是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