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
【摘 要】电影《三毛流浪记》通过三毛的种种遭遇,采用讽刺喜剧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讽刺搞笑的剧情、幽默诙谐的语言、发人深省的寓意是该影片最显著的三大特色。
【关键词】剧情;语言;寓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39-0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一部代表“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的影片――《三毛流浪记》诞生了,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观众强烈反响。电影由阳翰笙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改编,影片通过三毛的种种遭遇,采用讽刺喜剧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
一、讽刺搞笑的剧情
电影《三毛流浪记》的剧情简单真实,却也不乏讽刺搞笑,它是一部对旧社会严酷现实的赤裸裸的见证,影片讲述的是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旧上海,当时,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骗子横行于世,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腐败日子,而底层人民则穷苦不堪,生活艰辛。 影片的主人公三毛就在这样一个“不合理、人吃人的”社会中艰难地过着属于他自己的流浪生活。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饿了吃贴广告用的浆糊,困了睡在垃圾车里,冷了把破麻袋披在身上,为了生计,他去卖报、捡烟头、帮别人推三轮车、把自己卖给一个富人家……影片结尾,新中国解放了,人们跳着舞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三毛也加入了庆祝的队伍。电影的剧情简单,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影片中,每一个小剧情都是对三毛艰苦流浪生活的写照,但是在这些写照中,导演却穿插了很多讽刺搞笑的情节,例如在影片中,三毛用报纸卷成纸筒来捡烟头,最后报纸却被未熄灭的烟头点着了,这样讽刺搞笑的剧情不禁让观众“笑中带泪”。
二、幽默诙谐的语言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的重要渠道,它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感官,直观、具体、鲜明地传达着电影角色的所思所感所想。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是此片成功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下层社会人们口中“他妈的”,还是上层社会人们口中的“他妈的,小瘪三”等等,这些看似不入流的语言几乎充斥着整部影片,它让人不仅哄堂大笑,然而在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这样看似幽默诙谐的语言却是对当时黑暗严酷社会的无力的控诉与反抗。
影片开始,一位老者正在收拾垃圾,却吵醒了正在垃圾箱里睡觉的三毛,捡垃圾老者口中的“他妈的”、“你在干什么”,以及三毛生气的回应“你还敢骂人”、“睡觉”,这些语言简单、真实,也不乏诙谐幽默,带给大家笑声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处于底层社会的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用这种无力的语言来释放心中的反抗。在这部影片中,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语言通过主人公三毛表达出来,影片的思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当被汽车尾气弄得一脸灰时,三毛朝着汽车骂“他妈的”;当收养三毛的贵妇人喊他“Tom”?r,三毛捋了捋他的头发说“什么汤壶夜壶?老子三毛!”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完美地把这部电影串联起来,得给观众欢笑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深刻地表达了该影片的主题思想。
三、发人深省的寓意
电影《三毛流浪记》讲述了三毛艰苦坎坷的流浪生活,他经历了种种遭遇和非人的待遇,影片结尾,新中国解放了,人们跳着舞庆祝,三毛也加入了庆祝的队伍快乐地跳起了舞……就这样,影片结束了,它并没有交代三毛将何去何从,我们不仅深思:是不是随着新中国的解放,三毛的流浪生活也得到“解放”了呢?但是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倍感温暖。
三毛经历的这一切串联起了整部影片。表面上来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的流浪生活,但是这部电影却隐藏了一个深刻的寓意,影片刻画了“三毛”这个典型的形象,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千千万万个像三毛这样一直流浪街头、无依无靠的孩子,并通过三毛经历的种种遭遇,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
电影《三毛流浪记》,一个简单讽刺的故事,一部笑中带泪的影片,一次回味无穷的视觉晚宴,这样一部影片让我们心疼,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深思,它是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代表之作。
参考文献:
[1]三毛.雨季不再来?序三毛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583.
[2]曹文轩.论近二十年来文学中的流浪情结[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余秋雨演讲,宇文正记录整理.旅行和阅读[N].联合报,2005-2-17(1).
[4]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