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月》:日常叙事中的诗意美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月》:日常叙事中的诗意美学   【摘 要】影片《八月》于2016年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2017年3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描绘的是九十年代的中国家庭琐碎而具有乡土韵味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电影手法将上个世纪末的生活场景梦幻般复现,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耐人寻味。   【关键词】日常叙事;碎片化;诗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1-01   九十年代初期的呼和浩特,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内,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少年小雷就这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着成长。影片用平稳舒缓的笔调进行叙事,黑白纪实的朴素影像世界以及抒情写意的诗化美学风格,抒写着父代人特有的年代情结。   一、日常叙事下的年代情结   影片的叙事节奏舒缓而平稳,导演用不疾不徐的笔调描绘日常生活,并把故事一点点勾勒出来,全片无一处冲突批判,只用最基本的叙事抒情。围绕小雷妈的家长里短,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改制下的普通工人家庭经历的变化,小雷的三个月成长等在黑白影像下一览无余。寡言的父亲,忙碌的母亲,霸道的厂长,蛮横的年轻人,热心的舅妈,健谈的外公,以及父亲往日的同事等,是构成日常的元素,他们共同描绘出朴素而有温度的生活。大人孩童开心或疲惫的笑容下,诉说的正是人世的酸甜苦辣,这些被人忽略的琐碎,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平淡无奇背后更显一种浮生若梦的心酸与确幸。   片中无处不体现着日常亲情,父亲教小雷游泳,田间捉蛐蛐、吃西瓜,父亲观看电影《遭遇激情》时热泪盈眶,母亲对小雷学业上的期盼,太姥姥卧病全家老小尽孝心,这些琐碎触动着普通人的神经,平凡的人生在黑白静默的胶卷中舒展开来,是日常的映刻,是逝去的缅怀。老式台球厅、电影院、大自行车、学校运动会、太姥姥家的广播声,都存在于九十年代这一个普通的夏天,也是一代人共有的夏天,这种叙事写实而梦幻,碎片化描写的背后却归于同一怀旧主题,写实是影片对过去生活的某种还原,梦幻则是一定程度上的造梦工程,那段时光永不会重来,但也不会那么轻易从记忆中消失。   二、朴素影像中的诗意表达   黑白影像直接表达简单写意的九十年代,远中景镜头里,人物、田野、蓝天融合在一起,恰好契合东方美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结尾戏的彩色画面是梦醒的时刻,仿若昙花般一现,细想来影片百余分钟的戏梦人生才是那昙花,美好而短暂。对非职业演员的运用也很好地完成了对主人公纯真特性的表达。深焦距大远景、空镜头、长镜头在片中也被大量应用,这些镜头拼接在一起略显碎片化而不牵强,长镜头既能维持时空的完整性,又能够尊重客体的客观朴素呈现。这些单一画面可以传达出多种信息,导演通过景深、场面调度的变化让环境跟人物自己说话。生活中的悲喜跟随全片真实的成长氛围流淌过来,连接其中的片段仿佛缺少一个明确的观点带领观众走进影片核心,实际上却耐人久久寻味。   前苏联评论家爱伦堡曾经说过:“影片可以是一种叙述。在这种影片里,有逻辑、制约性与客观性……但是影片也可能以其自由任性的形象、以非逻辑和联想,以一种“气氛”代替合理的发展而类似抒情诗。”《八月》的叙述很明显属于后者。《祝你平安》、《我听过你的歌》、《海港之夜》、《你在他乡还好吗》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歌曲,很容易将人们带入时代圈套,不必刻意营造氛围。而景观寄托着导演对自然的怀念与依恋,透过主人公小雷的眼睛,生活展示的是美丽流动的自然画卷与大人世界的生活演绎。葡萄架上青色果实、小女孩阳光下的手影、胡同里跳舞的老阿姨、广播楼的喇叭;钟表滴答声、蝉鸣声、风声,这些意象与音响无一不是平淡、静谧安祥,它们的组接,如同生活般无规律但是繁复美好,从中也细腻地传达出特定年代社会的人文之美。   三、结语   《八月》抒写斑驳的时光与人生况味,比起用影片来讲故事,它更倾向于用镜头营造诗一般的气氛,既还原了日常生活的琐碎,亦不缺乏诗意表达,诗化的结构与碎片式的镜头串联起了日常生活的流程,观众观影过程中对自身形成一种参照,不自觉走出画面,沉入到个体的记忆之中,从而产生共鸣。整体而言,《八月》是一架年代穿梭机,亦是一首抒情散文诗。   参考文献:   [1]多宾.电影艺术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2]晏凌.叙事与景观的平衡-看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J].当代电影,2009(01).   [3]白娟娟.东方情趣与乡土诗意的双重建构―论侯孝贤电影的人文化风格[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介:   宗肖君,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6级硕士;   胡凡刚,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