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doc

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陈瑞武 【专题名称】教育学 【专 题 号】G1 【复印期号】2011年06期 【原文出处】《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1年1期第19~24页 【英文标题】Dialogue: The Interaction Way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gents and Practice Agents 【作者简介】冯茁(197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研究,(辽宁 沈阳 110034);陈瑞武(1964-),男,山东青岛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教育部学生司研究生处处长,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吉林 长春 130024 作为理论主体的研究者与作为实践主体的教师在交往关系上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哲学解释学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有效对话的达成,需要理论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自觉,只有二者通过对话达成身份的相互转换,形成一种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Researchers as educational theory agents and teachers as practice agents have been separated for a long time, which results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 two agents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ermeneutic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is issue.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dialogue needs dual consciousness of both theory agents and practice agents. Only when the two parties realize mutual identity conversions through dialogue and come into being an educational community, can they achiev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lifestyle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日??? 期】2010-11-12 【关 键 词】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实践主体/对话/解释学educational theory agents/educational practice agents/dialogue/HermeneuticEE341UU182216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1)01-0019-06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者是教育理论的代言人,教师是教育实践的行动者,他们各自以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身份存在着。长期以来,由于二者在交往关系上的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使得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成为两种不同的领域,虽有共同的边界却又界限分明。尽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也在不断探寻对接的方式和途径,但从根本上说,如果两类主体的交往方式没有根本地改变,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就无法达成。当前,如何促进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有效结合,进而促成两种不同知识体系的开放性交流与对话,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在教育场域中的交往关系,探索两类主体的合理交往方式与合作模式,使双方在对话中寻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契合点,并实现各自生存方式的重构以及自身的更新与发展。 ????一、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现状:分离与对抗 ????1.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相互分离 ????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理论与实践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也是彼此分离的。通常意义上,理论活动的主体是专家、高校教师等研究者,研究场所是大学、研究院所等研究性机构,成果主要表现为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的著作。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场所是中小学和课堂,实践活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经验的积淀。固然,在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话语背景下,研究者与实践者也生发出相互走近的愿望。于是,研究者也常常进入实践领域,但是他们的进入更多的是一种自上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