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瀛观剧杂感
住得越久,日本人在生活上的节俭越令我吃惊,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永远不知疲倦地精打细算,对各种打折活动永远不遗余力地孜孜以求,而看演出这样“奢侈”的活动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票价不菲,但大大小小的剧场都忙得不可开交,各种演出票总要提前很久预订才能买到。天天为1/4和1/2棵白菜之间的200日元纠结,却不惜一两万日元去看一场演出,这种奇妙的消费理念恐怕是很多“爆买族”无法理解的。也许是被这种文化氛围所感染,也许是作为戏迷不可救药的执着,即使只拿着打工仔的薪水,还是会千方百计省下钱去看戏。在日本的一年,我看了能、歌舞伎、文乐、歌剧、音乐剧,外加音乐会和猿戏(也就是耍猴),可能比好多在日本定居的人几十年看的戏都多。由于语言和历史文化的差异,看外国戏注定是个似懂非懂的过程,但艺术又有着无国界的特性,于是看戏又成了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过程。
能
如同昆曲、京剧之于中国戏曲,能、文乐与歌舞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其中,“能”是在中国古代百戏、散乐的影响下,由“猿乐”、“田乐”发展而来的。从日本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初期(14世纪中叶―15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能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观阿弥(1333―1384)、世阿弥(1363―1443)、禅竹(1405―1470?)这样一批开宗立派的艺术家,奠定了能的美学和表演理论,而且能还得到了当权武士阶层的青睐与培植。在江户时代(1603―1868),能得到幕府的庇护,成为一种官方艺术。明治维新以后,西风东渐,能作为古典艺术形式曾一度衰落,但在皇族及各界人士的倡导和援助下得以复生,并受到政府的保护。2001年,能与中国的昆曲、印度的梵剧等19项民族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古屋能乐堂内、外景
名古屋是武家文化的重镇,深受武士阶层庇护的能在这里也有着深厚的土壤。春日里走出巍峨的名古屋城,沿着护城河边樱花盛开的小路走不了几步,只见一座屋顶用黑瓦铺就的传统日式建筑,东侧正门长长的屋檐用一排黑色圆柱支撑,晴空下微风拂过,洗练庄重的背景衬托起一阵亮晶晶的樱花雨,这就是世界最大的能乐堂――名古屋能乐堂。建筑内部采用了木造工艺,弯弯曲曲的回廊通向剧场和展室,透过两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望见一池碧水,设计师巧妙地提升了建筑的隔音性,也实现了让每一个走进能乐堂的人体验“传统艺术寻根之旅”的初衷。即使没买票,人们也可以随时来能乐堂歇歇脚,在这个漫无目的随便看看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因为对这个免费而舒适的休息场所心怀感激,而对先前并不了解的传统艺术产生好感吧。
专业的能乐演出一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能够观赏到非常难得。开演前并不寂寞,展示室里陈列着丰富的史料、道具、服装,还有电视播放演出录像,更有能面可以试戴。能面,就是能乐使用的假面,现存能面有两百多种,分为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灵面、特殊面等几类。开演前,演员要穿好服装,到位于舞台一边的“镜间”,毕恭毕敬地捧起能面,目不转睛地凝视能面的双眼,叫做“开眼”,然后才能戴上能面,平心静气地面对镜子寻找人物的感觉。这套看似繁琐而毫无意义的仪式,事实上却是一个进入角色的重要过程。能面与中国戏曲脸谱一样,凝聚着历代艺术家的创造,凝缩着关于这个人物的重要信息。演员通过能面深入揣摩自己将要扮演的人物,然后才能准确运用技巧来塑造这个人物。因此,在能乐界的人看来,能面不是单纯的道具,而是“能的生命”。
能乐有惠民票价,比歌舞伎便宜很多,还有免费的解说器可借。能的舞台被称作“空的空间”,通常六米见方,用木材搭建而成,四根柱子支撑着屋顶,右侧是通向后台的“桥廊”。舞台上没有大幕,背景是一块板壁――“镜板”,上面画着一棵松树,而沿着桥廊排列着三棵真实的小松树。松树体现出亲近自然的境界,更被认为是神灵降临的神树。这种简约凝练的舞台空间,留出大量空白,只用一部分去描绘人与物,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空间变换,任观众的想象力自由驰骋。按照传统,镜板上应该画苍松,而我在名古屋能乐堂看到的却是小松。据说,画家当年为了祈祷新建成的能乐堂像小松一?映?气蓬勃而大胆改动了传统的创意,于是名古屋能乐堂就形成了苍松、小松两种镜板交替使用的新传统。
13:45,一个穿和服的男子,出现在观众席前开始解说,内容主要是关于今天演出的能《云林院》,我虽听不太懂,但感觉他的语言深入浅出,挺有亲和力。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先生郑重其事地捧了好多资料,时不时好心地提点我一下。14:00,演出正式开始,首先是狂言《长光》,感觉是两个小花脸和一个老生的戏,讲一个骗子图谋别人长刀的故事。由于能的内容和基调过于沉郁压抑,因此能总和狂言穿插上演,这种短小诙谐的喜剧兴起于民间,多描写地主与奴仆、鬼神与人、僧侣与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