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和阿Q精神正能量和现实意义探究.docVIP

堂吉诃德和阿Q精神正能量和现实意义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堂吉诃德和阿Q精神正能量和现实意义探究

堂吉诃德和阿Q精神正能量和现实意义探究   摘 要: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两个不朽的典型形象,两个人物形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二人形象的相似处和积极因素作了分析,反映了他们对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堂吉诃德,阿Q,精神胜利法,正能量,现实意义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两个人物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特性,他们可笑,可怜,但是也有可敬的地方。他们看似荒唐可笑、滑稽荒诞的行为和精神世界,对于当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堂吉诃德与阿Q人物来源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别林斯基曾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反骑士小说,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因此造就了堂吉诃德这一世界不朽艺术形象画廊中的第一人。时隔300余年之久,在中国同样也出现了一部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阿Q正传》。于是,在中国也诞生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笑料―――阿Q。很快地,在国民的嘲笑声中,中国文化及其顽固自大的维护者们水到渠成地对堂吉诃德和阿Q执行了近乎一致的宣判:一个是执著的出击丑恶却又陷入“错误的打法”;而另外一个则是“农民式质朴”的老实人,但却浑身洋溢着“国民的劣根性”。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有着堂吉诃德的影子,鲁迅用阿Q创造了一个毫无理想主义色彩的堂吉诃德。 二、堂吉诃德与阿Q形象中的正能量 1、幻想。幻想是这两个人物的最大共同点。他们在生活之余,不断进行着出神入化的幻想,让人眼花缭乱,在很大程度上幻想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堂吉诃德怀着满腔真诚,却总是四处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虽然行为滑稽可笑,但是他满怀理想,忠于信念,提倡自由,扶助弱小,也敢于献身,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来讲,它也给人类带来了精神粮食的正能量。阿Q可以一个人躺着异想天开地享受着参加“造反”得胜后的情景,而且绘声绘色,丝毫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份。尽管这一切看起来十分滑稽可笑,但他们却如此认真,生活在充满幻想的世界里,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是不可否认的。 2、自信。堂吉诃德与阿Q都具有一种虚幻的自信感。堂吉诃德因为读了骑士小说而把现实世界与小说中描述的骑士世界混为一谈,所以他甘愿放弃原有的乡绅生活而四处游荡,他认为自己应该去扫尽人间的不平,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屡次的失败却都使他重新踏上征途,面对困难有一种蔑视一切不以为然的大气。阿Q的自信是因为求生存而不可得的无奈,他必须忘却与忽略这种失败,为活着寻找理由和最起码的尊严。对他们来说,自信都是生活的动力,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阿Q是出于自卑,觉得自己很渺小,为了逃避自身的渺小及这种感觉带来的自卑,才要有意识地放大自己。而堂吉诃德则对自我极度认同,认为自己有能力改造世界,是因为他本来就把自己想像得很伟大,并对此有足够的自信。 3、自慰。堂吉诃德在自找苦头被打得爬不起来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是他在自找苦吃,而是以“这是游侠骑士份内应有的”将这场灾难正常化,这是他一贯的生活方式。每次失败,他不是以神灵来说明原因,而是将自己的“骑士”身份排在第一位。阿Q的失败让我们感觉滑稽可笑,但却不可厌。他会以“儿子打老子”、”我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孙子才画得圆呢”这些字句来是自己得胜于自己的世界,尽快忘却不快,得胜地、心满意足地陶醉其中,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最好的自我安慰。 4、反抗。堂吉诃德虽然是个矛盾且又复杂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见义勇为,敢于牺牲奉献,从不胆怯退缩。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社会地位的尊卑是虚无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一般都认为是十足的奴隶主义的表现,是消极行为,但是也蕴含着积极的成分,即不甘于受人欺凌,有急于反抗的要求。他敢于向赵太爷挑战,敢于反抗闲人的侮弄,在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之时,他能起来追寻革命党,这些都表明阿Q是具有反抗精神的。 三、堂吉诃德与阿Q的现实意义 堂吉诃德与阿Q这样一对精神兄弟,生辰和国籍均不相同,一个诞生在17世纪初期的西班牙,一个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时隔300余年,地跨欧亚。无论是所处的社会环境、流露的感情特色,还是各自的经历、爱情意向乃至结局都不尽相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