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植诗文中悲剧化生命体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曹植诗文中悲剧化生命体验

浅谈曹植诗文中悲剧化生命体验   摘 要:曹植的诗文和他的人生遭际密切相关,政治失意、生活困窘、精神痛苦,但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他的理想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的悲剧化生命体验随时间的延伸而愈发深刻地体现在其诗文中。 关键词:曹植 诗文 悲剧化 生命体验 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是建安时代文人们共同的生活追求。素有建安之杰的曹植,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悲剧化生命体验,哀民生,叹友人,悲自己,他这种浓郁的悲剧意识和自己的人生际遇密不可分,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愈发深刻浓烈。 一 曹植(192-232),字子建,生于乱世,长于军中,童年时代随父兄四处转战,诗文天赋极高,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写得一手好文章。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深得父亲赏识。邺城时期(204-218),曹植基本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后来的立嗣之争中,终因权术不周,败给了矫情自饰的长兄曹丕。其后的日子里,一直在长兄的猜忌和打压下艰难求生。延康、黄初(220-226)年间,曹植仰人鼻息,频频受到迫害。“举挂时网”事件,①已将其逼到了死亡的边缘,精神及生活负载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在悲愤中含恨而终,终年41岁。 曹植在建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对这位命途多舛的贵家子弟的成就多有评述。丁?说他“ 文章绝伦”; 刘勰说“陈思之表,独冠群才”; 张戒断言“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范文澜先生指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大作者是曹操和曹植,大抵文学史上每当文学创作旺盛时期,常常出现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旧传统的结束者,一个是新作风的倡导者。曹操、曹植正是这两个人物。”曹植生命短暂,却著述颇丰。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载其流传下来的诗、赋、书、表、论、章、颂、赞及其他文共有二百六十余首,诗赋在三曹中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均高出一筹。 二 政治失意,生活困窘以及精神痛苦玉成了曹植文学上的非凡成就,他把愤懑忧思诉诸笔端,饱含浓郁的悲情色彩,用绮丽的文风加以表现,更平添几分悲壮美,正如钟嵘评价:“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苑,体被文质。”总的说来,在曹植的文学作品中,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哀民生,叹友人,悲自己三类。 (一)对生灵屡遭荼毒、民不聊生的慨叹 邺城前期,作为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位翩翩公子,在父王的庇荫下热情高唱生活赞歌,内容不外乎富家子弟无所事事、消磨光阴的颓废生活,如《斗鸡》、《箜篌引》、《公宴》、《芙蓉池》、《侍太子作》等篇什。但曹植并非不问世事的纨绔子弟,他对于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惨状倍感痛心,对百姓生活的困苦、无助感到心酸。如《送应氏二首》②第一首: 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这是曹植20岁时随父亲西征路过洛阳留下的名篇。诗中用沉郁愤激的情绪描绘出战火焚烧下的洛阳城荒凉破败之景,农田荒芜,杂草滋生,远行归来的游子不辨阡陌,满目疮痍的中原之都杳无人烟,此番景象和董卓纵兵“烧洛阳城外两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记”的历史事实相印证。曹植在诗的结尾气结不能言,对战乱造成民不聊生的惨状痛心疾首。 再如《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是曹植据乐府曲调《泰山梁甫行》而作,反映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边海人民生活本就不富裕,只能靠打鱼狩猎为生,而长期的战乱无疑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妻儿老小只能像林中禽兽一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寄身于草野丛林,这些都是无情的战火带给人民的巨大灾难。曹植生于王侯之家,能够把百姓的疾苦写入诗文,实属难能可贵。 此外,对于征夫怨妇的心酸苦痛,曹植也在诗文中加以描述,《杂诗》六首、《七哀》、《闺情》等篇实为例证。在这些篇什中,曹植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百姓疾苦,其成就和现实意义远高于同时代其他诗人。因此,曹植“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建安时代的杰出歌手、建安诗人的卓越代表” 。 (二)对亲友身陷囹圄而无法援救的哀叹 自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后,曹植的处境就危如累卵,因之前争立太子的事端频频受到胞兄的猜忌和迫害。曹植被迫离京去国,削官贬爵,短短十一年中,“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曹植身边的亲信友人也屡遭劫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