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250年,《红楼梦》为何成绝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梦250年,《红楼梦》为何成绝响?

一梦250年,《红楼梦》为何成绝响? 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本小说能像《红楼梦》这样让人高山仰止。   250年间,续书百余种,仿书亦数十种,如文康《儿女英雄传》、林语堂《金华烟云》、张爱玲《红楼梦魇》、张恨水《金粉世家》、朝鲜南永鲁《玉楼梦》等,而巴金《家》《春》《秋》、茅盾《子夜》等,亦从中“吸收营养”。   然而,不论仿造还是原创,竟再没有人能超越原著,在一本伟大小说背后,孕育它的写作传统从此式微,令人无限唏嘘。[详细] 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本小说能像《红楼梦》这样让人高山仰止。 . 01 《红楼梦》的诞生带有偶然性 时代造就了《红楼梦》 即使在清代,《红楼梦》亦属“现象级”作品。 首先,作者非常熟悉城市生活,可清代城市化率只有7%。其次,作者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而清代绅士群体总数不超过300万,不足总人口的1%。第三,出身官宦之家,而清代到道光时文官总数只有11316人,相当于总人口的3.4万分之一。 在如此小众的群体中,曹雪芹还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有鉴赏力、喜爱小说的文人,比如敦敏、敦诚兄弟,是皇亲国戚,曾供养过曹,这些人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他少年时生活优裕,眼界颇宽,且形成了不屑为稻粮谋的性格,能专心于创作。 曹雪芹生逢“康乾盛世”,当时中国已进入前现代社会,诸多现代性因素再度萌芽,对人们观念造成巨大冲击,这既撼动了传统秩序,又带来了种种新的可能,然而,传统枷锁犹在,在“盛世”的麒麟皮下,变革找不到合法性资源。 人心思变,却不能言变,这为小说家提供了上位的空间。 孕育《红楼梦》的经济土壤 曹雪芹的幸运在于,他恰好生活在一个“夹缝时代”,既看到了盛世,也看到了衰败,这是他之前和他之后作家所不具备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康乾之治”并未将中国带入现代社会,反而出现逆转,走向长期停滞和倒退。 其实,唐宋之世商品经济已现活力,但缺乏贵金属资源,市场一开放,货币即不足,导致“钱轻物重”,王朝不得不强化对流通渠道的管控,重农抑商。宋代时开始发行纸币,本是很好的解决之道,南宋时还引入准备金制度,操作手法接近现代央行。 但是,宋代皇权独大的格局虽有松动,却没有革命性改变。传统官僚系统无法约束皇室用滥发纸币来攫取民间财富,特别是南宋军事压力大,一旦缺饷,只能增发纸币,使其信用一落千丈。 在传统政治的框架中,货币不足成为死结。而明清时期,西班牙人在美洲掠夺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加上大量流入中国的日本白银,困扰数百年的“钱轻物重”的局面被意外地突破了,所以明清时中国开始出现全国市场,各地商帮崛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然而,康乾虽是盛世顶点,却也是走向衰败的拐点:主币仰仗海外的畸形经济模式此时出现很大问题,特别是持续通胀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给王朝稳定带来威胁。乾隆晚年曾多次担忧国家一旦没有明君,将很可能被颠覆,所以从中晚期开始,控制越来越严,社会渐渐失去活力,以后嘉庆、道光等一味因循守旧,令龚自珍抱怨“朝无才相、巷无才偷、泽无才盗”。 在清代,与曹雪芹同时期的作家也许是最后一批可能写出巨著的人,但由于《红楼梦》被禁,加上曹雪芹身世潦倒,使他很难成为榜样。 清代文学家集体误读《红楼梦》 清代文学家多潜心于诗词,希望比肩唐宋诗人,千古流芳,这与他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清代大部分时期文教重心在乡村,读书人进城后要受种种约束,而在农村,他们收入稳定,且受尊重,是连接政府与当地的桥梁,即使是高级官员,退休后也会选择回乡。传统乡村缺乏公共交流场域,更追捧诗歌这样高度概括的艺术形式,而小说则被视为消遣,不入主流。《红楼梦》最初受追捧,与其中诗词创作水平极高不无关系。 清代作家阅读《红楼梦》,更关注它与政治的关系、主题如何、书中美女的心性如何,总之,从小说角度来研究它的人不多,虽然也有点评,但止于对文辞、写法的解读,缺乏深入分析。 所以清代小说家在模仿《红楼梦》时非常机械,只看到书中有多位美女、四大家族、填词写诗等,就以为找到了读家秘笈。该架构不断被复制,后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公开将这些“长处”抄袭走,该书1975年还曾被诺奖提名。 然而,大家始终没弄懂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大观园、金陵十二钗等,结果只留下一堆拙劣的赝品。 02 走不通的东西方艺术嫁接 《红楼梦》与西方小说在很多方面难以“嫁接”,宝黛努力争取的,恰恰是当下人们要逃避的。图为杨爱国作品《嫁接》。 士大夫文化生态被摧毁 1905年9月2日,清廷颁布诏令:“自丙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由此宣告科举制在中国的终结。其实此前数年,乡村知识精英便已大量流失。    清末外交一塌糊涂,屡战屡败割地赔款,朝廷负担不了的赔款只能分派给各省,而各省亦分派给各县。在传统政治框架中,各地局面由乡绅主持,他们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