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商业服务中心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附件1:
《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商业服务中心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工程概况
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商业服务中心填海工程填海造地用海面积约为47.5507万m2,形成陆域面积44.2918万m2。拟形成陆域高程(黄海基面起算)6.0m(使用标高),设计回填标高为5.2m,0.8m厚铺面结构层,标高计算及取值符合规范要求,并满足陆域使用要求。
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商业服务中心四周设置宽60m的公共道路,中间分区设置宽20m的公共道路,道路中间均设置宽5m的公共绿化带,本区共分休闲文娱区、综合商业区、商业产业区、商住区、高新金融区和时尚购物区。
根据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周边建筑材料情况以及前期工程经验,本工程海堤采用斜坡式结构形式。堤心采用10~100kg抛填开山石。
陆域形成工程本阶段考虑了采用回填惰性拆建物料,回填工艺可满足使用要求,推荐陆域形成方案可行、经济合理。
工程总投资29105.09万元。
2、工程分析
? 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海洋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海堤及隔堰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海堤、隔堰主体为块石堤心结构,自卸汽车运输开山石直接抛填在原有泥面上,悬浮物产生环节主要发生在抛石时对基床淤泥的扰动,悬浮泥沙产生源强为0.54kg/s;海堤及隔堰建成后再回填惰性拆建物料,推填溢流口泥沙产生量较小。
施工期海洋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堤及隔堰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在施工期对海域产生暂时性的影响。
? 非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填海建设改变了岸线走向,填海区域改变了海底地形地貌,将引起工程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水动力的改变将引起泥沙运移态势,进而引起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变化。填海改变了所在海域原有的海底底质环境,并造成一定量的生物损失;海堤及隔堰施工的悬浮泥沙也将对海洋生物生境造成损害,导致生物资源损失。
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
环境现状分析采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0月(大潮期)、2015年4月(大潮期)在该海域进行的海水水质、沉积物现状、生物生态调查和渔业资源调查。两期调查各布设30个水质站位、15个表层沉积物站位、19个(春季为18个)生物调查站位以及4条潮间带调查断面。
(1)水质现状
2014年10月秋季的监测结果表明:
该海域水化学环境状况为尚清洁范围,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物质超过二类水质标准,其余各项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015年4月春季的监测结果表明:该海域水化学环境状况为清洁范围,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物质超过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其余各项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沉积物质量现状
2014年10月秋季的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说,海域沉积质量环境良好,属于尚清洁范围,各要素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2015年4月春季的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海底表层沉积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烃、铜、铅、锌、铬、镉、汞和砷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各项评价因子平均值均小于0.50。
(3)生物质量现状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几类生物体内各项因子均1,未超过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2015年4月调查结果显示,除贝类中海虹体内镉含量超国家一类生物体标准外,其他几类生物体内重金属和石油烃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未超过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4)海洋生态现状
? 叶绿素a 和初级生产力
2014年10月秋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普遍处于高值,平均值为29.20 μg/L,变化范围为4.81μg/L ~76.86μg/L,最大值出现在湾北靠近岸的13号站,而最小值出现在调查区东南部远岸区的23号站位。具体结果见表2.3-1。整体分布趋势是近岸高,远岸低,并呈现一定团状分布。按照海洋监测规范评价方法,当叶绿素a含量超过10μg/L时就预示赤潮可能发生,本次调查共19站,有16站位叶绿素a含量超过10μg/L,有赤潮发生的潜在可能。
2015年4月春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1.10μg/L ~76.26μg/L,平均值为3.49 μg/L,最大值出现在湾北靠近岸的17号站,而最小值出现在调查区中部的16号站位。具体结果见表2.3-1。整体分布趋势是西部和北部近岸高,中部海域低的变化趋势。按照海洋监测规范评价方法,当叶绿素a含量超过10μg/L时就预示赤潮可能发生,本次调查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低,发生赤潮的可能性不大。
海区各站海洋初级生产力差异较大,涨、落潮无较大差异。秋季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