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 章 犯罪主体的.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章 犯罪主体的

第五章 犯罪主体;目录;一、犯罪主体 (the Subject of Crime) 1、犯罪主体的概念;2、犯罪主体的分类;3、犯罪主体的地位和意义;二、刑事责任能力 (the Abilit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2、刑事责任能力的构成 (1)辨认能力:    对自己的行为性质、行为后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事实的认识能力  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 (2)控制能力:   是否实施已经认识到的危害行为的抉择能力或者选择能力  控制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有机结合;3、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1)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时期)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禁止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害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已满16周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减轻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1、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一)年龄的计算 ,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并且应自行为人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为单位计算实足年龄。例如,“不满14周岁”,包括周岁生日在内,“已满14周岁”则应从周岁生日之第二天起计算。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依行为时为准。如果行为有连续或者持续状态,则应以这种行为状态结束之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去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三)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的,凡属于该责任年龄时期不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一律不追究或不应当一并追究刑事责任。有些案件可以作为情节考虑。 ;(2)精神疾患;(3)生理缺陷;(4)醉酒人;;二、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1、《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2、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3、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4、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三、犯罪的特殊主体 (the Speci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of Crime);(二)分类 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 从形成方式上对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所作的区分。自然身份,是指人因自然因素所赋予而形成的身份。法定身份,是指基于法律所赋予而形成的身份。 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根据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行为人刑事责任影响的性质和方式进行的区分。定罪身份,即决定刑事责任存在的身份,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的身份。量刑身份,即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身份,又称为影响刑罚轻重的身份。按照刑法的规定,此种身份的存在与否虽然不影响刑事责任的存在,但影响刑事责任的大小,其在量刑上,具体表现为是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根据。 ;(三)我国刑法对特殊身份的有关规定 1、以特定公职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司法工作人员 邮政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负责人 军人 2、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如 纳税义务人--偷税罪 扶养义务人--遗弃罪 ; 3、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如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辩护人。 在押犯。 首要分子等。 4、以特定职业为内容,如 铁路职工;四、单位犯罪主体;三、处罚原则 (一)目前世界上两种处罚模式,即单罚制和双罚制。 (二)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双罚制为主。 1、双罚制 127个单位犯罪的罪名,其中121个实行双罚制 表述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单罚制 只有6种罪名实行单罚制,只处罚直接责任人而不处罚单位。;四、单位刑事责任能力 (一)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以其撤销作为丧失的标志,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可以延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