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章---依靠群众求胜利
1、群众革命热情高涨 有了良好的党群、军民关系,很多普普通通的群众主动起来投入革命中来。 黄辛嫂,遂川县五斗江一个贫困的农家妇女。1927年底至1928年,工农革命军转战遂川,分兵发动群众,经常在她家附近宣讲革命道理,虽然她没有文化,可她心明眼亮、聪明机灵,骤然增长了许多革命道理。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她萌发了参加革命的念头,有时工农革命军在村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时,她也时时出没在人群之中。不久乡工农兵政府成立,由于黄辛嫂有革命热情,能说会道,为人诚恳,很快得到了广大妇女的信赖和拥护,被选为下七乡妇女主任,并受乡政府委托搞宣传工作。此后她热心做群众工作,经常早出晚归,爬山越岭,走村串户为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送去党的阳光和温暖。 潘冬子送盐的故事中,其主人公的原型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聂槐妆烈士。其实聂槐妆烈士是个女同志,年仅20岁便担任了宁冈县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妇女主任。1929年1月,在第三次反“会剿”期间,为了给战斗在深山里的红军送盐,聂槐妆用盐衣的办法成功地送了四次,可就在2月中旬她第五次为红军送盐时,被敌人发现了这个秘密。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带路去诱歼红军。聂槐妆闭口不语,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 2、群众力量大聚集 井冈山斗争时期,正是因为党和红军坚定地践行群众路线,在边区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中,坚决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聚集了群众力量,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局面,使井冈儿女汇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政权建设的成功典范,是边界红色政权建设的一面旗帜。 随后又在宁冈、酃县、莲花建立起工农兵政府。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将其概括为“区乡政权普遍建立。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都有县政府,并成立了边界政府。乡村普遍组织了工农暴动队,区县两级则有赤卫队。”井冈山的斗争,说到底就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斗争。 在湘赣边界各县红色政权建立的同时,群众还纷纷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积极配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保卫红色政权。当时到处可见“送子送郎当红军”和“兄弟一同当红军”的动人场面。 在著名的龙源口战斗中,仅永新、宁冈两县参加战斗的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就有1万多人。井冈山斗争时期宁冈县总人口仅5万余人,而参加红军和各种地方武装的就达1万余人,其中参加红军的3596人,赤卫队1115人,暴动队3804人,少先队1625人,儿童团1348人。此外,还有参加支前的4121人,参加妇女洗衣队的881人。对小小的宁冈县而言,这几乎可谓是真正的全民动员。这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之所在。 3、众志成城奏凯歌 井冈山的大小战斗几乎都有广大群众参加,这一时期,根据地从大人到小孩,都动员起来了。 平时,群众帮助站岗放哨,送信,抓坏人,探敌情;战时,参军参战,抬伤员,运子弹,搞医务,当后勤,送茶送饭。 人人参加,个个争先,军民共奏胜利的凯歌。 (1)龙源口大捷,打败江西两只“羊” 井冈山的烽火在湘赣边界越烧越旺,让国民党反动政府极为震惊。从1928年2月上旬至5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进剿”,但在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之下均以失败而告终。三次“进剿”失败震动了南京!蒋介石命令江西和湖南两省的军阀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会剿”。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在井冈山地区展开了! 毛泽东获悉后,立即召集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开会,研究破敌方略。采取“避敌锋芒,乘虚而入,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 6月23日,最为关键的龙源口战斗打响,从清晨一直激战到下午4时。经过一天的厮杀,在龙源口将敌军第9师第27团团团包围,取得了全歼敌军一个团的大胜利。 红军乘胜追击,第三次占领永新城。打破了赣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即告破产。根据地军民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 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也是一次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一次成功战例,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永新宁冈交界)一战,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之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