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山彝族传统饮食习俗的饮食人类学解析
本文以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传统社会里的火塘文化、一日两餐饮食习俗、待客餐饮习俗和酒文化等饮食习俗为研究对象,基于饮食人类学视角对其逐一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彝族传统饮食习俗与彝族人民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民风民俗等有着紧密联系,是特殊地理环境、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过度的中间地带,位于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迁徙、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本分。本文以火塘文化、一日两餐饮食习俗、待客餐饮习俗和酒文化等彝族传统饮食习俗为研究对象,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予以审视和思考,以更好解读和阐释彝族传统饮食习俗。
一、彝族饮食文化概述
长期以来,凉山彝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自然环境中,以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独具特色、令人赞叹不已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本身文化、彝族餐具文化和饮食礼节文化等。饮食文化里的祖灵信仰、自然崇拜、饮食禁忌、饮食本身等各类风俗习惯,会把你带入几千年的彝族社会演变史,把你带入独特的饮食文化氛围之中。火塘在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每个彝族人的记忆中不可抹灭、难以忘怀的重要内容,火塘文化是彝族饮食文化永恒的主题。彝族传统饮食习俗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传统社会里,彝族先民始终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和一日两餐,早餐晚餐并重的生活习惯。彝族用以待客的餐饮习俗与其它民族的有较大区别,对客人加以分门别类,然后区别对待。比如说,宰牛待客、杀猪宰羊待客、杀鸡待客等是广为人知的彝族待客习俗了。一直以来,酒在彝族社会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彝族文化艺术的精品。彝族酒器,作为一种物化的文化产品,是窥探彝族历史和彝族生活的好窗口。彝族酒器的种类有盛酒具、酒杯、酒碗、酒壶、酒勺、酒管等。这些酒器造型多样别致,有圆形、扁形、船形、角形、禽形、爪形、蹄形、带嘴形、带脚形、平底形等等。酒具制作精美,颜色通用红、黄、黑三种颜色,是很有开发潜力的城市旅游商品资源。
凉山彝族居住在山区,耕种旱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苦荞、甜荞、玉米、土豆、黄豆和燕麦等,以玉米、苦荞、土豆等粮食为主食。他们有的彝族居住在气候温和,地势也较为平坦的地方,除水稻外,也种植小麦、大麦、黄豆、玉米等。传统社会里,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苦荞,彝语称为“格诺”,是彝族人民普遍种植的作物。它产量较高,营养价值也高。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它是彝族群众祭祀祖宗仪式中不可缺少的供品,也是日常交住中待客的佳品。彝族人民历来把苦荞誉为各种粮食之首。燕麦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作物。它产量不太高,营养价值很高,做成炒面吃来十分可口,是彝族敬奉老人、敬供祖宗的上等食品,也是彝族妇女哺乳期内食用的优质食品。土豆的彝语叫“洋芋”(谐音),传入彝区较晚,传入后很快就成为凉山彝族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凉山干燥的气候,山区旱地沙土多的条件,都适合土豆种植。因此,土豆一经传入,很快就遍植凉山彝区的各地,而且成为解决彝族缺粮问题,解决温饱问题的主要作物。坨坨肉是彝族肉食的一种常见烹煮方法,飞禽走兽都可以如法炮制,广泛用于逢年过节、亲戚相聚、迎宾请客等宴席上和礼仪场合。彝族地区普遍种植的蔬菜是元根和萝卜,还有胡萝卜、青菜、小白菜、海椒、茄子、黄瓜、韭菜、葱、四季豆等等。
概言之,彝族菜主要有主食、肉食、小菜、汤菜和酒类,以马铃薯、荞麦、玉米和燕麦为主食,详见表1。
二、火塘:集多重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有人说彝族是一个“火”的民族,这说明了彝族就是一个非常崇拜火的民族,以火为主题的一年一度的凉山彝族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主要的两个节庆之一。在一定意?x上,火的使用意味着文明的开始。彝族人在古老时代就用钻木取火的方式用火,一旦有了火彝族人的火文化就开始了,彝族原始先民在不同居处所用的火堆是火塘或灶的雏形,是后来形成的丰富多彩的火塘文化的发端。火塘这个小小的空间,多是几缕火焰,几缕青烟,伴以三块石头或一个铁三脚。火塘一般呈椭圆形,火塘内安置铁三脚,煮茶、做饭均在火塘之内。火塘周围为全家活动中心,白天做饭、吃饭、议事、接待客人,夜晚则可供住宿。彝族的火塘主要有交流、炊羹、取暖和照明四大基本功能。其中,火塘在彝族家庭、家族、亲人的交流中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彝族的传统社会里,每天晚上,家人都会围着火塘坐谈,是家庭教育、家族议事、笔墨活动、接待贵宾的主要场所。因此,火塘也是彝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可以说如果没有火塘,就没有彝族文化源源不断的流传。
炊羹功能是火塘最基本功能。彝族人在火塘上架锅支壶烹煮,用木头或铁钩悬垂式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