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讲座模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业政策讲座模版课件

就业形势 图片 3 就业形势 图片 4 漫 画 (一)产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 第12条规定: “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 第1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 第13条规定:“国家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职业介绍补贴对象: 8种人 8类人员: 享受社保、岗位补贴 的对象 持有《贵州省 就业失业 登记证》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政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到47962万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在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有32797万人,占总量的68.4%,占我国全部劳动力的46.1%。“十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000万人,年均增长600万人。这部分快速增长的劳动力,远远超过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也超过了农村现有耕地的承载能力,也成为亟待转移的劳动力。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已明显地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成为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影响农民增收、摆脱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想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提高农业现有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劳动转移就业步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新名词,它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业出现了百万大军下广州的事,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打工成为现代农民的新时尚,成为农民的口头阐。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或者说叫打工)这种现象呢? 一、从理论方面讲: 根据人口学理论中的“人口流动规律”:劳动力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 转移,即我们常常所说的“人往高处走”,也就是说由生存条件差向生存条 件好的地主转移,由劳动收益低向劳动收益高的区位转移,由简单劳动向多 杂劳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所以,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 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一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 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根据“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理论,考察当今 中国经济发展之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以下几 种原因: 首先,农村区位“低”。具体表现在: 1、交通闭塞。例:小学课本中有这样的描述,山又高,路又长、样样东西用 肩挑。 2、环境条件差。有这样一首描述古代自然环境的诗《暮江吟》:“一道残阳 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但是,今天看来, 这样美的农村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有人将该诗改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污 黑半江浊;可怜九月初三夜;露非真珠月朦胧。 3、生活艰苦。有这样一首描述农民生活艰苦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谁知盘中餐,粒粒艰辛苦。还有一首描述农民生活艰苦的诗:天无三日晴,地无 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4、劳务繁重。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改变,那种沿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传统农耕生活,已经被现代农民投抛弃。交通 便捷,都市生活,外出旅游已成为农民追求和向往的生活居所。 其次,不同产业收入均引起的贫富不均,使农民在比较中看到农业生产出路的局限。 高收入的诱惑成为农村劳动力要求转移的内在动力,农民普遍渴望通过改变就业方式,增加收入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再次,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劳动力的就业创造了较大的空间,较高的劳动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大磁场,使农民直觉意识到打工比从事农耕要优越。 最后,城市化的发展对新增劳动力提供了需要,城市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城市对农民原本并不陌生,城市实质上就是农民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建起来的。 二、从实际情况看: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据2000年人口普查,三明市劳动人口为164.7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83.24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