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北宋1)
北宋:改革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南宋:合战则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 北宋历史分期 初期:太祖、太宗 中期:真宗、仁宗、英宗 晚期:神宗、哲宗、徽宗、钦宗 宋朝评价 两宋太后临朝听政 第一节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北宋统一过程 (2).太祖、太宗之间的传位 二.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太祖、太宗传位之谜 1、金匮之盟 杜太后 赵匡胤 赵普 《宋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涑水纪闻》 2、烛影斧声 (北宋神宗)释文莹:《湘山野录》 赵普(922-992),北京人。政绩: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先南后北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史·赵普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烛影斧声 (北宋神宗)释文莹:《湘山野录》 一夕,太祖召太宗。“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戳雪 ,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 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 4. 严密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2)录取名额放宽—— 5、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三、对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评价 ? 积极作用 A 结束分裂,巩固统一 B 减少内乱,有利安定 北宋官员 北宋官员职衔构成示意图 本官 正官 仆射、尚书、侍郎…… 清要官 职名 学士、待制、修撰…… 职 知……权……提点……提举……判…… 制度设计中的“分权”原则 地方机构 县 州 …… 路 宋朝的“虚”三级制 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 宋初在各地设立漕司、宪司、帅司、仓司诸司。统称 “监司”,又称“外台”。只是中央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 转运使司,称漕司,掌财赋。 提点刑狱司,称宪司,掌司法刑狱。 安抚使司,称帅司,掌兵政。 提举常平司,称仓司,掌农政。 宋陵神路上的石像 北宋诸路图 州县二级,与州平行的有府、军、监。 派京官带原有的中央官衔出任知州(知某州军事)、知县。 州设通判,并非知州属官。文书必须知州和通判同时签署才能生效。 制 度 设 计 中 的 分 权 原 则 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 三帅 枢府 西府 政府 东府 三司 计省 (外台) (帅司) (漕司 (仓司) (宪司) 北宋专制主义集权官制体系示意图 三衙 侍卫马军 台谏 北宋皇帝 各路监司 宋人殿试图 锁院(贡院) 弥封(糊名)、誊录 废公荐(行卷) 殿试 (1)考试制度严密—— 别(头)试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自天禧四年(1020)至仁宗嘉佑二年(1057),三十七年间又增加了8509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此后仁宗对进士名额作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400人。即使如此,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3)优礼进士——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田况: 《儒林公议》 科目变迁 明算 诸科 明书 明法 进士 明经 明经 进士 进士 秀才 中期以后 北宋前期 唐 1073至1106年之间,为以前应诸科之人,曾设新科明法。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长编》卷13 开宝五年 制度:文臣领兵;当兵刺字 风气:重文轻武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 五代武人至上,北宋反其道而行之。宋枢密院长官、副官一般均由文人担任,各级地方官亦均是文臣,武将不能参掌最高军事机密,武将中地位最高的三衙长官见了文官大臣也必须恭敬执礼。军人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狄青(1008-1057),山西汾阳人。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由行伍出身于1052年升任枢密副使。因平定侬智高叛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