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ppt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导 论 王晓峰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30601 合肥 xfwang@ 2009-10 内 容 简 介 教学要求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40% 单元学习体会(2次): 40% 课堂笔记: 10% 课堂表现: 10% 第一章 引论 1.1 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6):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1957~1963):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4~1975):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6~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光子、生物芯片技术 第六代计算机(未来):神经集成电路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6)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即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00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 第二代计算机(1957~1963) 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出现了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出现了较为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二进制机器码。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196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试制成功。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4~1975) 开始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1973年8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6~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苹果公司的Apple 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 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 超导计算机:使用超导体元器件,耗电量仅为半导体器件制造的电脑的几千分之一,执行一个指令只需十亿分之一秒。 光计算机:利用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运算速度比普通的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 生物计算机: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集成电路,称为生物芯片,存储量可以达到普通电脑的10亿倍,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比人脑思维的速度快100万倍。 量子计算机: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第六代计算机(未来) 第六代电子计算机是模仿人的大脑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可并行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人的大脑却具有能处理支离破碎、含糊不清信息的灵活性,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将类似人脑的智慧和灵活性。 神经电子计算机的信息不是存在存储器中,而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网中。若有节点断裂,电脑仍有重建资料的能力,它还具有联想记忆、视觉和声音识别能力。 1.2 计算机科学一词的来历 学科类形态 所谓学科类形态是指从事一类学科研究与发展工作且具有共性的文化方式。 历史上一共有两大学科类形态,即理论与实验。 不同的学科类形态支持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和科学发展轨道开展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由此产生了理论科学与实验科学两个学科类。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就和应用的深化,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计算”已经最为理论与实验之外的第三种学科形态出现。 科学认识事物方式方法的三步曲: 一个科学的认识:建立在对于事物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入的认识基础之上; 一套科学的方法:基于科学的认识,通过寻找、建立,改进或引用,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套科学的方法; 一套科学的程序:着眼于具体解决这个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依据确定的一套科学的方法,制定实际解决问题的一个严密的、科学的程序,确定第一步做什么,怎么做,第二步做什么,怎么做,确定每一步怎么检验,出了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1.4 一般的科学思想方法 在通才教育观下,第一流的人才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⑴ 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⑵ 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专业功底; ⑶ 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的思想方法。 所谓通才教育观在大学教育阶段是指教学内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