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水利问题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水利问题的思考   有时候,我的痛苦在于没有学会遗忘。比如看一段新闻报道,我会被其中的某项内容吸引住,进而深入追问这个问题,并且长期沉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这和当下跟着一段新闻激动了一阵子后马上又跟着下一段新闻接着激动(同时早把上一段新闻及其带来的激动忘在脑后)的时尚格格不入,等我从对上一段新闻的深入追究中抬起头来时,发现时间好像过去了上百年,我刚刚理出点儿头绪的话题已无人感兴趣了,好像那段新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天呐,那只是几个月前才发生过的让亿万人激动议论的事啊!久而久之,让我感到自己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编的杂志也不像是这个时代的杂志。真的,已不止一位朋友批评我们的刊物离现实生活太远,脱离时代。郁闷,我还以为自己一直在解决现实中最急迫的问题呢!不是我们不现实,而是现实把我们抛弃了。更令我吃惊的是,现实不仅抛弃了我们这些不会遗忘的人,也抛弃了自身,正在向着一个虚幻的什么地方狂奔。我明白了,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实”,就是由网络、电视、娱乐界明星共同构成的“信息风暴”,它们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裹胁着一切能裹胁的东西冲向远方不知道的什么地方,信息时代,“现实”就是“信息”,人本身也“信息化”了,像阵儿风似地飘过。   除去被“现实”抛弃的痛苦,还有另外一种痛苦,就是你一旦深入追究任何一个热点问题,就好像你陷入了一套完全无解的方程组中,问题一个套着一个,你出不来,放不下,直至进入看不到头的绝望。   之所以以这么冗长的感慨作为本文的开头,实在是因为对水利问题的思考陷入了这种双重痛苦之中。      1 2011年的旱灾和水灾   痛苦自然也是由新闻报导引起的。2011年5月中旬,在连续数个星期没有有效降水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的情况,鄱阳湖、洞庭湖大面积干涸,裸露的湖底长满青草,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网上有人戏称,到鄱阳湖(或洞庭湖)去看草原。江西水文部门说,鄱阳湖星子水文站5月5日水位为8.69米,为195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当时的央视新闻,几乎每天都??报导这两个湖区的旱情。为应对旱情,国家防总决定,自5月20日起,把三峡水库的下泄量提高到最大11100m3/s以上,尽管如此,旱情仍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两周的时间,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6月3日到6月20日,大约两周的持续强降雨不仅让翻阳湖又恢复了往日湖水浩荡的景象(星子水文站水位达到15米,已高出正常年份同期水平),而且造成了不少地区的严重内涝,典型的代表是武汉市,积聚的雨水淹没了武汉大学前的道路,网上又出现了“到武汉去看海”的戏谑(稍晚些时候,北京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故又有网友戏称“到北京去看海”)。自然,伴随着洪涝旱灾,一连串的损失数字也很快被统计出来了,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自6月3日到20日,两星期时间,全国有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云南等十三个省区、86个市(州)、510个县(市、区)、3657万人受灾,直接损失350.2亿元人民币。   这次戏剧性的旱涝急转震惊了笔者,也震惊了国家的最高决策层。7月份,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会议规格很高,全部政治局常委参加会议,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央领导被震惊可能是因为情况确实非常严重,他们有丰富而专业的信息渠道和职业的专家咨询队伍,自然对灾情的原因与性质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研判。笔者被震惊,倒不是因为对水利有所了解,而仅仅是出于直观的感受和对新闻报导中出现的数字的疑惑。2009年夏天,我们去过鄱阳湖,当时湖面烟波浩渺,可航行数百吨位的游船。就在离星子水文站不远的都昌县老爷庙附近的水域,还流传着一个类似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的传说,说是有不少船只在这里神秘失踪的故事①。当时在湖区时,我们也知道随着季节的变化,鄱阳湖也有丰枯之分,丰水期可航行数百吨大船的地方,枯水期可能见底变成草场。但这次如此大面积地见底儿,还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我甚至在想,那些在老爷庙水域消失的船只是否也会露出传说中的遗迹,但不久后的大雨及湖水暴涨更让我吃惊。因为从5月20日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到6月3日之前,将近两周时间,增大了的下泄流量并没有有效地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而两周的自然降雨却迅速地解决了问题。那么,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又有多大呢?每秒一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天8.64亿立方米的流水,解决不了问题,那两周的降雨总量相当于多少亿立方米呢?它们怎么就能解决问题呢?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像武汉这类长江边上的城市,应该有充分的防洪设施和手段才是,怎么两个星期降雨,就让它变成“海”了呢?从鄱阳湖的水位情况看,这次强降雨,仅大不了也就是恢复了正常年景的水位而已,何以一下子造成这么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没发生旱灾之前,也没听说这些地区处于洪涝灾害之中啊,难道中国的城市只能在数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