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推崇都冰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秋雨推崇都冰如   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和学者,当红之始是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仍长盛不衰。他最擅长的文体是中长篇的散文随笔,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文笔优雅而文史底蕴丰厚,读之感觉到他的作品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余姚(现慈溪)。我在拜读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等集子之余,曾企望他有缘机能写写海宁的人文胜迹或人事流风。   这种文化期望竟然实现了。1996年10月2日,上海《文汇报?笔会》上刊登了秋雨先生的文章:《色彩还在辉耀――〈都冰如画集〉序》。都冰如(1903-1987)先生,为海宁市袁花人,作为一位画家――综合艺术家,他著名于沪上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余秋雨在《都冰如画集》序言中写道:“……淼淼六十余年,都冰如先生创作了难以计数的广告设计、橱窗布置、年画、儿童画宣传画。不妨说,在二十世纪,一个对生活中的审美符号稍有关注的中国文化人,几乎不可能没有遇到过都冰如先生的创造。都冰如先生既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工艺美术家,又是一位从事纯欣赏艺术的著名美术家,他的高层文化素质和美学修养,孕育了他把金石、书画、诗词熔于一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得以奉献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美术巨著,例如他以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的诗意为题材的诗画,便生动地表现出都先生胸中一直涌动着一种高贵的文化激动。看到这部分作品,我们终会明白这位美术家有一个多么深邃蕴藉的内在结构,外,可以抚摸现代街市;内,可以沟通千古精魂,这总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都冰如先生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被很多人牵挂着……”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序文中,秋雨先生通篇从艺术感悟落笔,从审美认识延伸,从精神境界上升华,读来生动传神。   拜读了余秋雨先生这篇美文后,我一是想让它为更多的海宁人所赏读,能从中知晓都冰如先贤的艺术贡献,所以以复印件推荐给《海宁日报》副刊,发表于1996年10月25日。二是想能拜读到《都冰如画集》这部书及有关史料。但都老的遗属之通讯地址遍找无着,最后想到试着相烦于余秋雨先生。   贸然致函秋雨先生表达求助代为联系都冰如家属之愿。大约只一周时间,即收到了他的回信:   明尧先生:来信收悉,感谢您的好意。可惜《海宁日报》在转载拙文时删掉了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让我真正动感情的‘文眼’,于是也改变了这篇序言的性质,变成了一篇普通的评论,而我是从不写评论的。此事颇有遗憾。   都冰如先生的家属,我并不认识,是他们通过几层外地亲友的托请,才找到我写序言。画集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上海冠生园路393号,邮编200233),责任编辑是周亚平、邵红,可与他们联系。   匆此?复。即颂文安 余秋雨   1996.11.30   秋雨先生平易近人,热情助人,未有某些“大家”的架子,对着我求沟通联系渠道的要求,将出版社的地址、邮编及责任编辑的姓名详实相告。对此,我甚为感动。   由于秋雨先生作了中介,接着我去信远东出版社周、邵二位编辑,承他们回信,告知我关于都冰如先贤的女儿叫都安,又告知了她府上的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与都安女士联系后,她分次寄给了我《都冰如画册》和印上画作的年历,以及多份都冰如艺术史料打印稿。经过欣赏、研究,我应约撰写了《“综合艺术家”都冰如》的人物随笔,发表于1996年12月25日《浙江日报》的副刊上;后又以不同的视角和资料分别于《嘉兴日报》和《美术报》上写发了关于都冰如艺术成就及其鲜明风格的文章,并分别附刊半版左右他的书画作品。   幸有秋雨先生的热忱中介和都安女士的浓郁乡情,我知悉了都冰如先贤的出身家庭为书香人家,他的伯父都俞是清末民初浙江的一位著名画家……又知道了抗日战争前沪上举办“都冰如画展”时,由于右任、徐悲鸿、潘天寿、陈之佛、吕凤子和丰子恺等11位人士联名“同启”的200余字介绍文章中称:“海宁都冰如先生,……早岁沉酣绘事,精研六法,举凡国画、西画、图案、篆刻,靡不窥览……采各派之长,冶金石书画于一炉,抒情寄意,创造一新型综合艺术……”还知晓了冰如先贤是位与时俱进的美术家,新中国成立后五十余岁时,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他的一幅年画创作《和平之春》被选登在国庆十周年那天的《人民日报》上;他晚年设计创作了大型壁画《画堂春暖》,以工艺图案和碑刻相结合的方法创作,陈列于上海宾馆“嘉会堂”大厅正中;他成了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政协第四、五届委员……   海宁都冰如先贤的艺术影像所以能在20世纪末叶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和弘扬,余秋雨先生的序文,以及他对都氏后人跟故乡的联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Du Bingru (1903-1987) was a native of Haining, a city in northern Zhejiang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