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教学中“真语言”缺失成因和对策探究
写作教学中“真语言”缺失成因和对策探究
【摘要】真实的语言是语文写作的基石,是文章鲜活灵动的源泉,是学生写作不竭的动力,是彰显文章生命之美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用真情实感的语言来写作,才能让文章内容实在、文采卓越、灵动活泼、富有生命力;才能让读者赏心悦目;才能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失真;现状归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失真,不能真诚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情感,“为文造情、言非心声”,写作总是陷入“事件陈述虚伪重复、大喜大悲;内容描写毫无新意、味同嚼蜡;情节安排松散无序、漏洞百出;遣词造句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等不利的境地。学生面对各式各样的作文题目“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辩”,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他们不得不用虚伪的语言描写虚假的事件,用虚构的情节制造矫揉造作的情感。这些文章“僵化呆板,毫无生命”可言,不消除这些弊端,学生就不能写出感人动情的文章,文章也不会呈现生命的光彩。
一、现行中学生写作训练的现状
笔者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总喜欢选择一些大众化的事件来堆砌文章,运用一些粗制滥造、毫无鲜活生命的语言来描写事件,缺乏真实情感,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件老套,毫无鲜活因子,语言失真
现如今,语文教学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哲学”、“理优于文”的学习观念依然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学习“数理化”提高总分,学生们都喜欢选择写四平八稳的“老”文章,抛弃“费时、费力、费事”的“新”文章。久而久之,作文内容显得十分陈旧,结构僵化无新意,学生只能借用“熟事”来描写。如:公交车让座、和父母吵架负气出走等等。
(二)用悲苦博同情,虚构生活实际,语言忸怩
学生在作文中,多半想以“悲苦”博“同情”,大打悲情牌。他们简单地认为越是悲苦的人物或事件就越能打动读者,于是在作文中,学生硬生生地把家人、亲戚、朋友、路人拉进文章中,而且这些亲朋好友以及路人硬生生地成了“被病人”、“被乞丐”、“被残疾”,甚至是“被孤儿”。这些作文看似感人,殊不知没有情感共鸣的文章,再优美的语言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三)口号式总结,缺乏真情,语言虚伪
在道德教育全面展开的形势下,一些学生认为文章的主旨必须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文章才会得高分。因此,他们在作文中就会杜撰一些“假”的事情,夸“大”一些故事情节,总结一些“空”的感受,高喊一些空的口号。殊不知,这些口号式总结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中看不中用,它违背了“我手写我口”的写作宗旨,缺乏真情,语言显得虚伪。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
“写作能力的高低受到学生写作时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的制约”。笔者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找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教学被割裂,学生情感体验机会缺少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然而,许多教师片面追求考分,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孤立起来。在阅读分析时,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记录文章重点词句、段落的意义,并死记硬背答案来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对文中出现的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真”语言进行理性的思考、体味和把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从具有真情实感的阅读材料中积累必要的素材,最后只能步入“新”题“老”作的怪圈。
(二)程式化现象严重,学生情感表达被抑制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才能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鉴于这种原因,许多教师认为它“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还不如画个葫芦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学生只要保证写作内容不跑题就能得到作文总分70%―80%的分数,而且这种“依葫芦画瓢”训练法能节省大量时间,为教师展开多轮复习赢得了时间。这种“一箭双雕”的做法驱使教师完全抛弃严谨的作文训练过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秘授的写作套路“为赋新词强说愁”,无法书写自我真情,作文语言就显得矫揉造作,毫无真实感。
(三)理论与生活的背离,情感成“无源之水”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那是必然失败的……”然而在现实中,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每天面对紧张而繁重的学习,没有时机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就无法用心去关注和体验实际生活。为了应付写作任务,学生不得不闭门造“车”,胡编乱造作文,写出的文章自然缺乏真情实感,语言失“真”、内容枯燥、干瘪。
三、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
学生写作过程实际上是把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米”(即:感性材料)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 10106-202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OCR).pdf
- 教资国考复习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pdf
- 3万吨亚磷酸、2万吨三乙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VIP
- 拜城县老虎台铁矿开采设计方案.doc
-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docx
- 农村防灾减灾知识.pptx
-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pdf VIP
- 2023-2024学年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卷 .pdf VIP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