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物理学史一堂探究课.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物理学史一堂探究课

基于物理学史一堂探究课   1 教学设计思路的建立 1.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的探索行为,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展过程,规律的被揭示的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好机会。本节课以自主学习理论、探究教学理论为基本依据,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创设实验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探究中领略思维的逻辑。 1.2教学背景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将力与运动联系起来的纽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章本节的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另外,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发挥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和推理过程,让学生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学会运用惯性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们经过初中的学习,已初步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知半解,对其历史也不太了解;此外,他们具备一定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但探究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不强,以被动接受为主,所以本节课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的研究过程,让他们逐步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2.1知识与技能 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历史及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过程探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2教学重点 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理解。重中之重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教学难点:惯性的概念建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过程 3.1引入课题 活动1创设刹车互动游戏、观看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视频。 学生:思考为什么刹车时人体会向前倾斜?你再想想为什么汽车能够做加速运动,为什么可以做减速运动?为什么有的物体作直线运动,有的物体可以转弯?神舟六号发射后,媒体称中国已经掌握微小卫星进动控制的方法,这具体是指什么? 教师:所有这些为什么其实质都是同一个问题:运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个古老的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 3.2历史回眸 (1)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 活动2观看视频马拉车、拉弓射箭、赛场上滚动的足球。 教师:亚里士多德通过诸如马拉车行驶,奴隶曳船行驶等生产、生活中物体推拉的运动进行观察发现,这些运动必须有推动者,即运动必须有外力维持,否则就归于静止。他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必定受某物的驱动”,外力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物体动,力停止作用物体停止运动。同学们同意这个观点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亚里士多德观点不正确,没考虑阻力。 教师:那若没有空气阻力、地面摩擦阻力的存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怎样呢? 学生:会一直运动下去。 教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000多年无人质疑,直到十六世纪物理学家伽利略才发出质疑。他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存在的问题,没有阻力存在,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永远运动下去!你们与他的设想是一样的。如何验证正确与否?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 (2)伽俐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活动3分组操作弯曲斜面的实验。 学生:在铝合金轨道上垫上毛巾,小球从固定释放点释放,有摩擦,低于释放点的高度;撤去毛巾,更换棉布,同一点释放,小球爬行的高度增加;撤去棉布同一点释放,小球基本接近等高。结论:若轨道无摩擦小球会回到等高处。 点评:无摩擦时小球会滑到等高处是在实验基础上合乎逻辑的推理,是让人信服的结论。 活动4分组实验:不断减小光滑轨道右侧斜面的倾角。 教师:减小一个斜面的倾角――同一高度上释放小球,运动的水平距离更远了,为什么? 学生:运用刚才的结论回答小球仍将要运动等高。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减小斜面倾角同一高度释放,水平距离越来越远,假如无摩擦,假如轨道足够长小球会怎样? 学生:会一直运动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