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三)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三)   一、选择题 1. “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2. 《礼记“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人性 B. 以礼乐制来巩固宗法分封制 C.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D. 实施仁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3.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有下列哪些权利( ) ①任免辖区的官吏 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 君主专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5.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对宋代的官职描述正确的是( ) A. 知州是管理地方军事的官员 B. 朝廷用知州来牵制通判 C. 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 通判是地方监察官员 6.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察举制是一种由上至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C. 在九品中正制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D. 隋文帝设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7.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A. 明朝的内阁制 B. 宋代设置的通判 C.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D. 清雍正帝建立军机处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下列能够支持该论点的是( ) A. 西周分封制 B. 隋唐三省制 C. 清军机处 D. 明内阁制 9. 蔡邕《蔡中郎集》: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此材料可以反映出( ) ①汉承秦制 ②君权神授 ③皇帝独尊 ④皇权至上 ⑤君主专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 钱穆曾说过:“在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 全国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的。因此许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亲戚的琐碎事,都瞒不过他。”此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清朝 B. 宋代 C. 汉朝 D. 元代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