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docVIP

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

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   摘要:毛竹病虫害防治是毛竹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制定科学预防治理方案,对提高防治效果非常有帮助。文章先介绍毛竹病虫害预警和综合防治注意事项,然后分别分析毛竹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毛竹;病虫害;特点;成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84-2 毛竹病虫害种类繁多,弄清其发生的特点成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针对性防治。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毛竹病虫害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并组织竹农联合行动,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抓住有利时机,主治兼治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毛竹病虫害不会给毛竹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1 毛竹病虫害预警预报 毛竹病虫害发生有一定规律,发病初期也很容易被发现,因此,要建立毛竹病虫害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发出预警,让竹农能够联合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消除病虫害威胁。林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技术指导,组织竹农联防联治,统一管理,统一施药,这样就可以有效切断一些病菌传播途径,做到标本兼治。 2 毛竹病虫害综合防治 毛竹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原则,抓住最佳防治时机,采取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 防治方法要灵活多样,主治兼治要搭配合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多种防治措施也注意协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物理和农业防治的力度。要通过抚育管理,提升竹子长势,增加其抗性,这是最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保护虫害天敌,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这也是最安全最实惠的防治措施。 3 毛竹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毛竹病害防治要特别注意病原传播,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带病植株进入林地,从源头切断传染途径,这是毛竹病害防治的关键环节。 3.1毛竹丛枝病 毛竹丛枝病(Balansiatake(Miyake)Hara)又叫扫帚病,病枝侧枝丛生,枝节数增多,枝节间缩短,叶子退化严重,呈鳞片状。5月~7月为发病盛期,病株会持续蔓延,几年内,整株枯死。病原为囊菌病菌引起,可通过孢子由大风雨水等途径传播,或者是带菌母竹造成。其防治包括造林前认真检查,不让带菌病株进入场。加强抚育管理,砍伐老竹,松土施肥促进竹林生长。发现病株要及时剪除,集中焚烧。 3.2 竹杆锈病 竹秆锈病(PucciniaCortocopodes Berk. et Br)也叫竹褥病。病原为真菌,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中的竹毡锈菌。病菌在竹秆黄斑中以冬孢子越冬,传播途径主要靠风让病害蔓延。新老竹林都可发生此病,大多发生在生长过密湿度较大的地方。以2年~3年生竹秆最明显,一般危害竹子基部、中下部。4月~5月产生褐色或者至暗褐色粉质状突起,逐渐脱落,病斑呈现黑褐色,5月~6月为传染盛期,到8月病斑外出现黄斑,9月~10月形成椭圆形至条形,这就是冬孢子堆。 防治:发现病株要及时剪除砍伐,烧除病部,注意合理密植,对过密枝要进行疏剪,注意排水,清除杂草。加强检疫,防止病株进入。每年3月中旬,用涂抹煤焦油或者煤油的方式,对病株进行连续涂抹。严重时,可以用25%可湿性粉500~1000倍液,喷射2~3次。 3.3 竹黑痣病 竹黑痣病(Phyllachora sinensis Sace)又称叶疹病,植株发病时,毛竹生长衰退迅速,竹叶枯萎脱落,出笋减少。病原为黑痣菌,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4月~5月释放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 防治:及时发现及时清除病枝叶,并集中销毁,加强抚育管理,施肥松土,提升竹子长势,增强抗性。发病时,可以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4 毛竹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毛竹虫害主要包括竹笋禾夜蛾、黄脊竹蝗、刚竹毒蛾、竹广肩小蜂、黄脊竹蝗、竹篦舟蛾和竹织叶野螟等,防治时要注意多种防治手段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农药防治要一药多治,这样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4.1 竹笋禾夜蛾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又名笋蛀虫,主要危害竹笋,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地杂草上越冬,翌年2月孵化成幼虫,开始蛀食杂草,到4月竹笋出土时,幼虫即蛀入笋尖小叶,蚕食柔软部分。到5月上旬,幼虫老熟钻出竹笋入土结茧化蛹。6月羽化成虫,产卵。遭受虫害的竹笋,很难成竹,即使长大也是断头折梢,成为残竹。 防治包括:每年8月份结合除草,全面清除消灭越冬虫卵,及早挖出退笋,可以在每年2月中旬,喷洒除草剂,对竹笋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中间间隔5~7天。 4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