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女性意识.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人文教育: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第一节 性别的双重性 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sex):生物学概念。指男女不同于彼此的生理解剖特征和生理机能特征,即人的第一性征(出生时)和第二性征(青春期后); 社会性别(gender):社会文化概念。属人的第三性征,即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及两性的行为方式,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整合的结果。 如果说人的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那么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而具有了不同内涵。 生理性别永远是社会性别的物质基础。 不同文化对不同性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与认同。 人的性别的自然生理属性与社会文化属性,永远是同时并举的。 男女性别的真正奥秘是什么? 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人体细胞中的细胞核所含有的染色体,是决定人类代际繁衍的一种奇妙物质。 真正决定性别特征的生理因素,有三个方面: 遗传 性激素 人脑功能 “男女有别”:在生物结构上确实如此。 两性生理结构的不同,除了体现在体型、骨骼、重量、肌肉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生理功能、感官、认知能力上。 两性在生物特性上确有区分,却并无优劣之说。 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又委实与生物差异有关…… 故性别差异的社会性是性别差异的焦点,或者说,正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共同构成了“性别”的基本内涵。 生理性别: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前提。 社会性别:是表示给定社会文化对男性或女性的看法与评价。它是社会基于个体的性别类型,而期待或要求个体遵从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 男女两性存在的生理差异,导致社会对其行为的期待也各不同。 社会依据一定标准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并希望其符合这种标准。 人类学家认为: 性别角色来自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 同时,分工的差异延伸出两性的人格倾向和地位的分化。 男子在对外活动中发展了独立性与果断性; 女子则在对内活动中发展了亲和性与依赖性。 正是由于男女生理性别的差异, 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 衍生出社会性别; 而当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画上等号时, 性别的社会不平等也就开始了。 第二节 女性神话的由来与解构 一个女性,如果要遵从社会期待做个“女人”,就必然不能做独立自主的“自由人”。 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自父权制以来,社会的构成模式与行为规范基本上是以男权标准与理想构建的;换言之,男权价值谱系所设计的女性角色规范与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是彼此对立的。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主要为: 将女性的生命核心集中于婚姻、家庭与子女; 依赖男子提供的物质与地位; 强调女人的抚育功能、爱与人际取向等特质,以及母亲、教师、护士等助人角色; 鼓励女性为他人而存在,而不是直接来自她自身的成就和满足; 强调女性的美丽、性感及其他取悦男性的特征; 抑制并处罚女性的主动性、坚定性及对权利的追求。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 同时也是 女性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历史。 或者说,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社会化进程而产生的 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 正是女性独立的丧失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母系社会的社会形态。 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氏族关系是严格按血缘关系划分的。 由于母亲在血缘关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导致女性自然而然地成为氏族的管理者,拥有社会的支配地位,人格上相当独立。 当社会发展到父权制,就开始将女性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开始了对女性的压抑与禁忌…… 在诸多宗教仪式中,女性不任要职; 许多神坛圣殿,女性不准入内; 《旧约》:“感谢上帝,宇宙的主宰,我并未被生为女人”; 亚里士多德:妇女是发育不全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福的工具”;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宣布“人人生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将人口半数的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女性作为社会的边缘人或非主体人,仅仅是证明男性社会强大的一种陪衬。 女性作为人种之一,她们具有自身的性别,并未消失于历史,但作为大写的人,却已消失于历史,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 女性如何打破这一既定文化模式,叩问自己的命运,追回业已丧失的自我独立,恢复自我之尊严——激励女性既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特点,并以独特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就成了女性意识层面的一个哈姆莱特式的永恒命题。 《第二性——女人》:20世纪60年代,(法)西蒙娜?波伏娃 此书以社会性别差异论为基石,其主题是: 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因素,不是两性的生理差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此书被认为是女性意识史上一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女性拒绝再做第二性的里程碑。 “一个人之为女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