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危害.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危害

浅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危害   【摘要】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原因 对策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分析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网络成瘾”的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纽约市心理医生伊凡.金伯格最早提出的。在临床上,网络成瘾是指患者对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而产生的心理性不适。具体表现为:对网络操作的时间失控,随着兴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患者早晨起来后,会有一种立即上网的渴望;有关网络上的情景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沉湎于网上自由交谈或网络互动游戏,而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人际关系淡溥,交际范围逐渐变小,重者出现孤独和忧伤、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症状。最初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冲浪,以后发展为身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网络成瘾的患者呢?美国学者杨格,修改了赌博成瘾的10个标准,保留了其中的8个作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指标。但是,学者比尔德认为,杨格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他进行了修改,制定了”5+3”的诊断标准。其中的前5个标准是:是否沉湎于网络;是否为了满足而增加上网时间;是否不能控制、缩减上网时间和停止使用网络;当缩减上网时间和停止使用网络时,是否会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实际上网时间是否比原定的时间长。这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必须满足于后3个标准中的1个:危及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生活;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或减轻精神困扰。只要满足上述”5+1”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 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 1.2.2 家庭因素。 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1.2.3 社会因素。 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