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看《街头日记》引发关于爱和教育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街头日记》引发关于爱和教育思索

看《街头日记》引发关于爱和教育思索   摘要: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而施教者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源于教育本身,还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在一个失序的社会里,个体的自我认同必然要屈从于社会认同。《街头日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少数族裔学生经历着地狱式的成长环境,而一个白人“菜鸟”女教师却成功实现对学生救赎的故事。从电影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爱是教育的最大动力。爱架起了社会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桥梁”,沟通了白人女教师和少数族裔的认知鸿沟。 关键词:教育;心理;爱 一、《街头日记》简介 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贫民窟就是一个地狱,它是种族冲突、帮派仇杀、毒品泛滥、色情交易的“天堂”,更是战争、歧视、敌对、憎恨滋生的“土壤”。面对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恐怕是好莱坞各种特异功能、拯救人类的“大侠”也会束手无策。但就是在如此“黑暗的夜里”,一个普通的“菜鸟级”白人女教师却用她内心最“柔软的光”改变了一群人:威尔逊高中203教室高一某班的孩子们。在踏进威尔逊高中的第一天,热血的菜鸟老师艾琳的长岛,连本来应该不闻窗外事的学校也不例外。艾琳的班级里,全是被其他老师放弃的青少年,非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班级里不仅族裔混杂,都是附近贫困街区的孩子,甚至还有小混混和黑帮团体成员,他们对学习没有丝毫热情。艾琳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热情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但她却并没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样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学着真正聆听学生的心声。 逐渐开始了解学生们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发现这些不过十来岁的孩子们,每天不得不挣扎着在街头暴力中生存,能平安无事地度过每一天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求。于是艾琳借鉴二战时安妮学生们利用日记写下点点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倾诉,从生活里找到希望与自由。从艾琳那里,学生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头日记”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得到了救赎。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教育的伟大和爱的神奇。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它触动了千千万万人内心,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下面,笔者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谈一下自身的感受。 二、从罗森塔尔效应到期望效应 (一)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长滩贫民区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各种肤色、各种种族的人都生活在这里。但这里并没有成为文化融合的大社区,反而是冲突不断的罪犯的乐园。生活在贫民区里的孩子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甚至是“社会文明灯塔”的校园也不能幸免。203教室的孩子们就是这样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似乎是被潘多拉下了“诅咒”,深陷其中,却无能为力。他们不仅被社会所遗弃,甚至也被学校所遗弃。他们在校方管理者的眼中几乎就是“不良少年”的代名词。这些“不良少年”正是按照这种“期望”、这种“标签”生活着,以至于他们在内心都深深的认同了这种社会赋予的“标签”。这就形成了“罗森塔尔效应”。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同会在不断与社会冲撞的过程中发生异化。社会认同会压迫自我认同,进而使自我认同趋向于社会认同。当社会认同在与自我认同的冲撞中占据优势时,个体的社会化就取得了质的变化。这样一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撞程度。冲撞的程度越剧烈,个体社会化的时间就会越短。反之,亦然。威尔逊高中203教室的孩子们虽然就是剧烈冲撞的代表。所以,虽然他们只是处于青春期,但是个体社会化程度已经很高。 (二)施教者需要关注受教者与社会的互动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203教室的学生是多么需要来自教师的切实、积极的期望,但是他们得到的却是不断的“负期望”,于是他们被披上甚至是主动自觉的披上了“仇恨社会”的反叛外衣。这种“仇恨”的心理使得学校的教育形同虚设,与学校教育体系的对抗才是他们内心需要展现的“外部形象”。这又形成了“潘多拉效应”(期望效应)。在“潘多拉效应”的驱使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失效,直到艾琳老师的出现,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艾琳老师是一位年轻而富有理想的有为教师,她有强烈而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真诚的爱。但面对强大的社会坏境的影响,任何个体试图改变的努力都会遭遇强大的外部阻力。[1](P.128-129)203教室的孩子们已经步入高中,他们所受到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这些孩子几乎都是枪击案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内心都存在深深的“伤痕”。而且,这些人还都处于青春叛逆期。这种复杂的教育局面,对于任何一个施教者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着对教育的一种反思。施教者对受教者传授知识是施教者的天职。而施教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施教者的知识技能水平,还应取决于施教者对于受教者“社会、家庭痕迹”的理解和改变。在一些社会秩序混乱、家庭教育混乱的社会里,施教者对于受教者“社会、家庭痕迹”的理解和改变往往比知识技能水平的传授更为重要。 三、社会心理与学习心理的“桥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