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探究.doc

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探究

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探究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43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BMI 30~40 kg/m2),分别施行腹腔镜手术(n=18)和开腹手术(n=2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实施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肥胖症;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07-03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肥胖为其发生的高危因素。肥胖与导致女性体内激素失衡及代谢紊乱有关,导致长期的不排卵及卵泡发育不良所致卵泡无黄素化,从而引起子宫内膜长期无孕激素拮抗而不同程度增生甚至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已得到证实。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36例,采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的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2年1月43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BMI 30~40 kg/m2),子宫大小在孕2个月内,术前均经诊刮后石蜡病理确诊。随机分为腹腔镜组18例和开腹组25例,两组均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合并症:腹腔镜组原发性高血压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1例;开腹组原发性高血压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2例。腹部手术史:腹腔镜组结扎术2例,腹腔镜通液术2例;开腹组结扎术6例。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且保持头低臀高,与地面呈20°~30°。经阴道放置举宫杯。脐孔做第一穿刺孔气腹针穿刺,充入CO2建立气腹置入0°镜。压力设定14 mm Hg。麦氏点与左侧对应位置做第二、三穿刺孔,耻骨联合上缘2 cm,正中线左右旁开2~3 cm做第四、五穿刺孔。锥形针在脐侧韧带外侧进入腹腔。腹腔镜探查盆腹腔,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腹水脱落细胞检测。镜下电凝双侧输卵管峡部后电切子宫圆韧带,打开两侧侧腹膜,游离骨盆漏斗韧带,高位结电凝扎。打开阔韧带前叶及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经阴道取出子宫及双侧附件。阴道内塞入水囊或纱布卷充填阴道切口防止腹腔内气体漏出。子宫标本肉眼初步判定肿瘤位置及肌层浸润深度,送冰冻病理。随后行盆腔淋巴结系统性切除,切除淋巴结自阴道置入标本袋内自阴道取出。在镜下缝合阴道残端。术后第二穿刺孔置入引流管引流盆腔液体。 1.2.2 开腹组 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左旁正中切口逐层进入腹腔,步骤基本同腹腔镜手术。 1.2.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1个月为第一次随访。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三年,以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阴道盆腔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盆腔超声、MR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见表2。 2.2 手术并发症 腹腔镜组1例第一穿刺孔下方大网膜损伤,1例尿潴留。开腹组2例肠梗阻,4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例尿潴留,1例盆腔淋巴囊肿。 3 讨论 3.1 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优点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其中体重、BMI、腰围臀围比(WHR)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有80%超过正常BMI[2]。在以往过度肥胖患者曾是腹腔手术的相对禁忌证之一,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可以通过腹腔镜这种微创手术得到治疗。本文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优势。由于腹腔镜手术的放大作用,视野更加清晰,可以避免细小血管损伤及彻底止血,故手术中出血量与开腹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肠系膜脂肪增加使腹腔内容物增多,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增加手术难度。腹腔镜手术中由于头低臀高的体位,使肠管自然向上腹移动视野暴露清晰,而在开腹手术中盆腔拉钩、纱布排垫肠管等腹腔内对肠管的压迫作用使得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且增加肠梗阻的发生几率,本文开腹组有2例(8%)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均在留置胃管后症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