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报告.doc

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报告

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现状调研报告 一、历史文化背景 1.历史沿革   江阴地区历史悠久,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郡、为国、为州、为军、为路、置废分合不常。沿用名称有暨阳、江阴、暨州、连洋州。自西晋起已有1706年的建县历史,1987年撤县建市,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 江阴地区古时设三门四水关,由于港口、码头的发展,南门、北门沿大街形成城外建成区。建国后,南门地区沿新河进行建设。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2.文物古迹   十方庵:在江阴南门外吴家桥东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本名十方云水禅院,咸丰十年毁于兵乱 ,仅存颓屋数椽,清同治年陆续修建,光绪十年建毗卢殿,规制宽敞,为邑中诸庵冠,今存前殿五间,殿北壁间砌有董其昌塔形楷书“心经碑”。 五云桥:石砌拱桥,建于清朝。1992年被江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江阴文物保护单位”。 3.传统民居风貌   南门地区传统民居分布于运粮河、东转河两岸和忠义街、埠下街、石子街、河东街一带,其形态基本上取决于河道、街道的走向和宽窄变化。民居分布于河道两侧,形成了以河道为主体的带状空间,以街串巷的交通骨架把各住户连接成整体。东转河两岸及忠义街两侧的民居大都建于民国初年,其中一些为大户人家或在外经商的富裕人家的宅院,房屋多为多进合院式,规模较大。而埠下街、河东街、石子街一带多为解放后建造的一般民居,规模较小,建筑质量较差。江阴民居具有以下特点: (1)“河—路—房”的空间格局 南门地区传统民居临河而居,形成了以河道为主体的“水—路—房”的空间格局。水的一侧为路(或埠),路边建民居;或民居直逼河边,并可从宅中直接接近河面,另一侧形成街道。空间形态有:“房—河—房”、“房—路—河—房”、“房—路—河—路—房”等多种形式。 (2)“黑—白—灰”的民居色彩 南门地区民居同其它江南民居一样,其建筑色彩特征主要体现在粉墙黛瓦的强烈对比。黑(深灰)与白虽然可以摒除在“色彩”的范畴之外,但明暗对比却异常强烈。洁白的墙面与青灰色的屋顶相互衬托对比,窗棂等木装修一般油漆成栗皮色,整体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3)“轻、秀、雅的建筑风格” 堂屋连着天井、精美的构件不染丹青、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即使是有些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承重砖墙代替了木结构,但建造者仍可以赋予它黛瓦粉墙。传统的建筑风格仍得以保留,是南门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 二、土地利用现状   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用地范围东起花山路,西至锡澄运河,北起环城南路,南至城南大道,面积约2.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22.11ha,占78.86%。在整个城市建设用地中, 居住用地为78.51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35%;工业用地为90.15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0.59%。 总体来说,整个南门地区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混杂,市政设施严重不足,缺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较差,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现状用地平衡表 三、居住用地   南门地区居民由3个社区(南门社区、南园社区、环西社区)和3个村(澄南村、梅园村、工农村)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5487人,其中南门社区5848人,南园社区2419人,环西社区3543人,澄南村880人,梅园村1500人,工农村1217人。现状除工农村有部分农业人口外,其他都成为城市人口。   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环城南路以南,东转河、运粮河一带,呈现由中心城向南拓展趋势 ,布局也体现了居住形成过程中沿河亲水性的特点。   南门地区居住是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布局比较分散,与工业用地交叉布置,彼此干扰严重。由于区内道路不通畅,可达性较差,而且工业区的货运车辆影响居住的安宁。区内只有少量私人商店,缺少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大部分住宅质量较低 ,绿化用地很少,环境脏乱。虽然建筑密集,由于大多住宅层数不高,用地很不经济,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只有0.8。从统计抽查的数据来看,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面积标准虽高,但住宅质量差,设备陈旧。住宅建筑有三种形式:公寓式、自建房和民居。公寓式住宅多为20世纪70-80年代建造,5-6层,分布比较集中,行列式布置,有合理的日照间距,基本能满足卫生通风条件,但每套面积较小,户型比较陈旧,不适合现代居住要求。自建房比较分散,层数、面积、建造年代、建设标准相差很大,有的建筑间距不能满足日照和通风要求。民居主要分布在忠义街一带和东转河两侧,建造年代较久,多为一层,建筑密度很高,有的地段达到80%,建筑质量低下,缺少基本的卫生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居住要求。   南门城区居住用地主要分为三类:多层住宅区、居民自建住宅区、较有特色的民居区。由于南门地区在住宅质量、住区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与旧城中心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旧城中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