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则治法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 指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 原则。 2、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 治法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两方面内容。 治疗大法包括: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 一、汗法 汗法也叫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来驱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 本法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和疹出不透、疮疡初起等有表证者。 汗法临床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 注意:不可过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以免伤津耗气。 二、吐法 吐法也叫催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引导病邪或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气道而病邪有上涌之势者,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 吐法分为寒吐、热吐、峻吐、缓吐等法。 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慎用。 三、下法 下法也叫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寒、热、燥、湿等邪内结肠道,以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下法具体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攻瘀等法。 注意:下法,特别是峻下易伤正气,对于邪不在里,或正气不足的患者,应当禁用或慎用。 四、和法 和法也叫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胆胃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和法具体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清胆和胃、调和胃肠等法。 注意: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法。 五、温法 温法又叫温里法、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适用于里寒证,虚寒证。 温法分为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法。 注意:温热药性多燥热,易耗伤阴血,故对于阴虚、血虚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均应慎用或禁用。 六、清法 清法也叫清热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大法。 适用于里热实证。 具体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脏腑热四种治法。 注意:清热药多具寒凉之性,常能损伤脾胃阳气,一般不宜久用。 七、消法 消法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等证。 消法分为消食导滞、行气消瘀、消坚化积、消痰化饮、消水散肿等法。 注意:凡正虚邪实患者,还当祛邪兼以扶正。 八 、补法 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 补法一般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 注意:须辨别“真实假虚”证,以免误补益疾。同时,对于邪实正虚而以邪气盛为主的患者,也当慎用,以免造成“闭门留寇”。 掌握的主要内容 1、中医学六大治疗原则的基本概念 2、常用的正治法、反治法及其适应证 3、汗、下、和、温、清、消、补七法的概念及其 适应证。 思考题 1.某女,26岁,平素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少气懒言,1月感冒数次,现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应运用什么治疗原则? 2。某女,33岁,常感胃脘痞满不适,食后尤甚, 时有恶心呕吐,肠鸣,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微黄。 应运用哪个治疗大法? 病例分析 某女,28岁,素体脾虚,近期因连日阴雨连绵,空气潮湿,3日前出现头重如裹,四肢困倦,每日睡十个小时仍觉困倦乏力、昏昏欲睡,不思饮食,腹胀不适,口淡粘腻不爽,二便尚可,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弱。 请写出治疗原则、治疗大法、具体治法。 课后思考题 1. 中医治则的内容? 2 .治疗“八法”是什么? ? 治则与治法 中医教研室 郝林端 第七章 治则与治法 中医学的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用以指导治 法的纲要。 治法:即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则的具 体化。 第一节 治 则 中医学的治疗原则主要有: 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预防为主 预防:就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内经》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强调“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