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高粱》等为例研究莫言文学方言应用.docVIP

以《红高粱》等为例研究莫言文学方言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红高粱》等为例研究莫言文学方言应用

以《红高粱》等为例研究莫言文学方言应用   摘 要:纵观莫言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充满瑰丽的想象,善用粗犷张扬的语言,叙事角度宏大,以粗粝的生命力孤傲地驰骋于文坛。莫言的作品以民间姿态和审丑的角度,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使文学语言更具表现力,受到读者和理论界的追捧。现以《红高粱》等作品为例,对莫言的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红高粱;莫言文学;方言 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笔者并不感到惊讶,莫言擅长创新文学语言,通俗、丑化的语言使作品更具张力,正好契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提倡的以丑为美的文学审美标准。大量运用通俗的方言能够增加语言的厚度和深度,彰显出莫言在语言运用上的大师风范。莫言是富有本土意识的作家,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十分常见,下面就《红高粱》等作品对方言在莫言文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 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 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帮助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感和展现本土文化,更能为当代语言学家提供研究历代语言面貌的依据。对方言的文学功能进行强调并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方言和普通话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特征和优势,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与方言也存在很大的牵连,所以,在当下,作家仍旧可以在作品中发挥方言的特性,为作品增添光彩。 文本是读者体会作家创作的唯一介质,所以,作家在使用方言时必须将读者能否理解或读者对该词语的认同程度考虑在内,所用方言要满足大部分读者能够读懂的要求,若读者不懂该方言也要能够通过上下文大致猜出其含义。 二、方言的文学功能 我国的方言种类繁多,方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方言的哺育下成长,对自己的方言的使用能够信手拈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话反而成为人们的“第二语言”。在运用普通话进行写作时,会存在一些不知如何转换的表达障碍,某些方言不能用普通话来表达,普通话也并不一定能表达出方言的意蕴,所以,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较为常见。 此外,很多作家在作品中使用方言并非无法用普通话表达出来,而是作家为了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提升作品的饱满度和艺术高度的刻意之举。尤其是当作家要刻画人物形象时,作品中的人物使用方言的现象尤为普遍,其效果早已得到实践验证。不过,某些作家个人影响力不断增大,其作品中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致使很多人将方言的运用与作家的风格等相联系,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使用极具代表性。 三、莫言文学中的方言词语分类 第一,对于气候时节,莫言使用“老春”来代替“晚春”,用“傍黑”代替“傍晚”等;第二,对于动植物的描述,莫言常用方言描述:苍耳子、驴尾巴篙子、鱼狗子、磨菇钉、地龙、伞扇等;第三,在描述衣着上也充斥着方言:高丽裤子、水红紧身衣、普红、一红毛衣、昔红绒裤、花格尼龙袜子等;第四,在对事物进行形容方面,莫言使用“贼”来代替“很”,用“行”来代替“准许”,用“风光”来表达“热闹”;第五,在人体、生理的描述方面,莫言使用过身腰、指肚、毛羽、气嗓管子、耳巴子、眼翅毛等方言;第六,针对人物的称谓,作品中应用过:女婿(丈夫)、二赖子、婆子、大家伙等;第七,在其他方面,莫言运用过:骗(腿上驴)、料刺里、天生、端详(原委)、赚(要挟)、有一腿等方言。 四、莫言文学中的方言运用 1.余司令下的种子。豆官,我想你娘。豆官,我要吃你娘那两个插枣饽饽。(《红高粱》) “豆官”“插枣饽饽”的使用遵守了人物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以及性格特征,体现出中国农民式的直率、质朴和幽默。 2.沿着马蹄上的距毛甩出去的黑色的泥土,还有,被踏断的接骨草、牛蒂子、一三棱草、鹅不留行、婆婆丁、老鸦芋头、苦菜花和野茄子……(《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接骨草、牛蒂子、一三棱草、鹅不留行、婆婆丁、老鸦芋头、苦菜花和野茄子等事物具有地域特色,用普通话表达比较麻烦或根本无法用普通话表达。作家直接用方言来表达,读者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3.他们怔着眼看看杨六九,脸上表情都如大梦初醒。瘦长个子说:“又去马桑镇上打野食了吧?小心让镇上的男人宰了你。”(《筑路》) “打野食”这一说法,从字面上理解,会被误解为打猎之类的行为,但是结合语境,结合前文的叙述,读者便可以联想到“打野食”的意思是已婚男人在外面风流、拈花惹草的隐晦表达。 4.他们和那些偷牛的,原本就是一条道上的,偷牛贼卖了牛,他们都要抽头。(《丰乳肥臀》) 偷牛贼在偷牛之后进行分赃,分一部分提成给包庇他们罪行的警察,这里的“抽头”指的就是提成。根据情境,可以得出这句话说的是警察和偷牛贼相互勾结,一同坑害老百姓的可耻行为。 5.那天晚上,余占鳌?多了几碗酒,不觉有七分醉意。(《红高粱》) “?”原本指的是人们无节制地疯狂吃喝,但是用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