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探究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探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探究概况   【摘 要】 中医证候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证候辨证、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与体质、证候与统计学、证候与客观指标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中医证候;文献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外周关节及肌腱、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常引起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历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名,根据其腰背部僵硬疼痛、夜间痛甚,以及后期的“竹节样”改变及“龟背”畸形等,可将其归属中医学“骨痹”“肾痹”“腰痛”“龟背风”“竹节风”“大偻”等范畴。中医治疗AS的特色是辨证论治,而目前AS中医证候研究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证候标准,现代医家多依据个人经验对AS进行辨证分型,条目众多,较为混乱,给AS的辨证论治带来诸多不便。今查阅近年来有关AS中医证候的文献并总结如下。 1 证候辨证 1.1 分型辨证 何天有[1]教授临床上将AS分为寒湿痹阻型、瘀血阻络型和肝肾不足型。刘晓玲[2]将AS分为湿热痹阻型、寒热错杂型和肝肾亏虚型。赵和平[3]将本病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和痰瘀交阻3型进行治疗。高立群[4]将AS分为3型:寒凝督脉,夹湿阻络型;湿热郁阻,督脉不利型;肝肾不足,督脉失养型。曹贻训[5]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型、湿热瘀滞型和肝肾亏损型。张颖[6]对AS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分为寒湿痹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肾虚督空证。赵治友等[7]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AS辨证分为寒湿痹阻型、湿热壅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失养型,或相兼而存。王丽敏[8]认为,将AS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肾督空虚4型,临证加减效果较好。冯兴华[9]依据中医理论对AS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以往老中医治疗该病的经验认为,肾虚督亏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是AS的基本证候。其中证候的兼挟主要有:肾虚寒湿证、肾虚湿热证、肾虚夹瘀证、湿热夹瘀证、寒湿夹瘀证等。袁作武等[10]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将儿童AS辨证分为湿热痹阻型、热毒炽盛型、肾阴虚内热型和肾虚瘀阻型。周乃玉[11] 教授根据疾病感邪性质的不同将AS分为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肾督亏虚,湿热痹阻;肾督亏虚,痰瘀痹阻;肾督亏虚,经脉失养。王为兰[12]教授将AS概括分为隐匿型和明显型,各型又分活动期、缓解期和稳定期。其中活动期又有湿热、阴虚内热、阳虚内热等不同;缓解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辨证在肾虚督瘀前提下又可分为以下8个证型:肾阳偏虚,督脉瘀滞;肾阴偏虚,督脉瘀滞;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肝肾阴虚,督脉瘀滞;脾肾阳虚,督脉瘀滞;气血两虚,督脉瘀滞;肝郁肾虚,督脉瘀滞;脾湿肾虚,督脉阻滞。杨仓良等[13]参阅相关书籍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AS按毒邪的偏重不同分为7个证型:风毒痹阻型、寒毒痹阻型、湿毒痹阻型、热毒痹阻型、痰毒痹阻型、瘀毒痹阻型、肾虚毒恋型。 1.2 分期辨证 方坚[14]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本病按早期和中、晚期分期论治。早期多责之邪实,分为湿热痹阻型和寒湿痹阻型2型。中、晚期以虚、虚实夹杂为主,分为脾胃亏虚型、瘀血痹阻型和肝肾不足型3型。黄清春[15]将本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又分为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施杞[16]临床以分期论治为纲将本病分为急、慢性两期,其中急性期又分为湿热阻络证、寒湿痹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慢性期分为肾虚督寒证、肾虚督空证、肝肾阴虚证。宋欣伟[17]教授将本病按病程分为早、中、晚3期,又根据其证候特点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其中活动期湿热痹阻为主要矛盾,缓解期邪去正虚,肾督亏虚上升为主要矛盾。阎小萍等[18]在继承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本病的辨证分型概括为2期6型,即活动期: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邪痹肢节证、邪及肝肺证;缓解稳定期:缓解稳定证。 2 证候分布规律 2.1 证型分布 陈延强[19]对226例广西地区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邪郁化热、瘀血阻络、肾阴亏虚、痰瘀互结、寒湿痹阻、肝肾不足、肾阳亏虚。由此认为广西地区AS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汪四海等[20]通过回顾性分析102例A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湿热痹阻证最常见,其次是肝肾亏虚证,分别占79.41%、20.59%。李坚等[21]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AS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发现,频率 10%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