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发展中作用
论《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发展中作用
【摘 要】中国歌剧在经历了上世纪20年代的萌芽期和30年代的探索期之后,进入40年代延安时期文艺的发展,它标志着我国新歌剧的发展走上了一条艺术体裁与社会的革命现实生活相结合、西洋创作手法与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新的艺术形式与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歌剧《白毛女》获得巨大成功,为后来歌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指明了创作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白毛女;中国歌剧;戏剧;发展;里程碑
一、 引言
歌剧《白毛女》通过剧情中每个不同人物的关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广大农村中最基本的阶级斗争和矛盾,那就是农民和地主这两个对立阶级的斗争和矛盾。具体描绘出了在当时的年代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农民的血泪生活,通过喜儿和杨白劳这两个典型人物的遭遇来说明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得到翻身解放。《白毛女》是融合了诗、词、舞三中形式的民歌新歌剧。在歌剧情节结构上,运用了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灵活多样;在在歌剧的音乐上,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和改编,同时又吸取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歌剧的语言表达上,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在歌剧的表演手法上,编创者及演员继承发扬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
二、歌剧《白毛女》的背景与时代特征
剧本故事取材于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1945年初写于延安。剧本由丁毅、贺敬之执笔,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三等奖。而剧中音乐由张鲁、马可、焕之、瞿维、向隅、刘炽、陈紫等人完成。根据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曲而创作,同时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而改编的歌剧。新中国建立后,《白毛女》根据歌剧题材,改编成的有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等等。
1.歌剧
《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丁毅、贺敬之执笔,张鲁、马克、焕之、向隅、刘炽、陈紫等作曲。1945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在场人员的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地区各地陆续上演,受到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
歌剧主要人物有:
喜儿、杨白劳──朴实的农民,他们希望用自己双手劳动来换取幸福的生活,然而,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却把他们逼得一个躲在山洞里像野兽似的过着非人的生活,女儿被抢抵债,父亲被逼自尽。
黄世仁──地主代表,靠剥削农民生活,欺压百姓.使全村劳动人民生活在他的压迫下,身处在悲痛和绝望之中。
穆仁智──依靠着地主黄世仁为虎作伥的狗腿子形象。
王大春、张二婶──广大穷苦的农民人民的代表。
剧本叙述陕北某地的地主黄世仁于除夕之夜,逼迫佣户杨白劳将独生女喜儿抵债。杨白劳悲愤交加,被逼自尽。黄世仁派手下穆仁智抢走喜儿。喜儿未婚夫王大春夜入黄家营救不成,逃亡他乡。在黄家喜儿饱受黄家母子欺凌,蹂躏,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入离黄,躲进深山荒岭,以野果充腹,鬓发皆白。村民误以为白毛仙姑显灵,在奶奶庙焚香设供,祈求护佑。王大春参加八路军,随军解放了家乡。得知白毛仙姑故事,黑夜持枪察访,与喜儿重逢。减租减息运动中,当地人民政府根据群众要求,判处黄世仁、穆仁智死刑。大春与喜儿得庆团圆。八路军解放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本剧的主题就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2.舞剧
歌剧《白毛女》在1964年由上海舞蹈学校改编成舞剧 。黄佐临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编导胡蓉蓉等。其主要演员有蔡国英、顾峡美和凌桂明等等,后逐渐发展成为大型舞剧。舞剧中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个人舞蹈形象,在芭蕾舞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这是民族舞和芭蕾舞结合的典范。剧中经典唱段《盼东方出红日》,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记忆。
三、《白毛女》在中国歌剧中的重大作用及其演唱技巧
1.歌剧《白毛女》的表演
歌剧《白毛女》在之后的演出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注重群众化、革命化、民族化,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最后终于创造出了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并喜欢的“音乐化的戏剧”这一形式。《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吟诵、道白、歌唱三种形式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来表现剧中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并推动剧情发展。
剧中杨白劳的手势、眼神、表现出对黄世仁残暴行为的愤怒之情,运用其恰当的演技和真实的感情,将剧里的角色人物性格特征表演出来。而连连退步的舞台表演,则表现出自己的苍老无力,倍受欺凌,百感交集,恐惧软弱,老实巴交的形象,除了音乐还听到风雪声,它把人们很快带入到风雪交加冰天雪地的情境中,它和低音伴奏乐器一起较好地渲染了沉重、压抑的悲伤的气氛,也暗示了杨白劳的悲惨命运与他的软弱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2.歌剧《白毛女》演唱的声音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