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制下的建筑中轴线格局.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礼制下的建筑中轴线格局

中国礼制下的建筑中轴线格局王志洪(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0.引言建筑的构成是民族,地域,社会文化集合体的表现。 建筑的格局是 社会的文化和哲理思想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建筑个体及群体的分布结 构构成不仅涉及到形式和美学的象征意义,更在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 文化领域受到社会意识和统治制度的约束。本文诣在从社会的意识形态着手,通过深入分析促进形成中国特 色传统思维方式的政治性哲学礼教思想,使用“意识对物质的作用①” 的手法来具体剖析“天”,“人”,“物”的本质关系,研究中国传统的礼教 制度对中国建筑中轴线格局的掌控,包括在物质中轴和意识中轴的不 同领域的不同体现。1.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显著特征中国的传统建筑, 是建立在几千年的历史朝代变更上的物质产 物。 建筑的形式,是民族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而中国的大 历史经过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不曾间断,而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也通过 不同民族的融合方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在空间结构布局上特征鲜明,与其他国家的建筑 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式方面的有:木构架的大量运用;榫 卯梁柱的契合;风水生向的讲究;曲线起翘的特点;纹样彩绘的福寿特 征;均衡对称的中轴线格局;生动有致的园林造景等。其中,中轴线的空间格局在世界历史建筑中均有存在,如:雅典卫 城的帕特农神庙,单体建筑也存在均衡对称,但是形式上和中国传统 的建筑还是存在区别。 中国的中轴线格局在建筑群体空间中轴线分布 的特征尤其显著。2.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线特征关于中轴的定义,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 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 “世界各国唯独我国 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 ”②中国传统空间中的中轴线不仅具体指代道路的分布或梁柱的中 线,也指代在意识形态上的正对关系,可以分为在“物质上的中轴”和 在“意识上的中轴”。在“物质的中轴”大部分以平面延展形式出现,在寺,塔等特殊建 筑中也以横向纵向同时遵循中轴的形式出现。 建筑在空间分布上依附 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上呈现群体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根据具体的指 代划分为显性和隐形。在“意识上的中轴”可以解释为在人心理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不自 觉表现出来的各自独立的空间状态和等级布局。中国传统建筑中轴线特征的形成原因,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可以 发现:空间观念主轴观的作用:根据空间的流动和穿行,中国的传统建 筑群体以主题建筑依附主轴,群体建筑四周发散的形式呈现,是中心 重点观念的物质体现,究其本源,是因为权利集中的体现。礼制的作用:礼制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皇权的统治,而“礼 制”呈现的是“法制”的温和外表,礼制在意识形态上的作用也对建筑 的构成起着巨大的作用。3.中国传统礼教制度的形成和特点中国传统哲学礼仪体系的形成(从上至下的统治模式)从中华文 明有记忆的文化载体开始,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中国社会对日常人伦 的重视, 使得伦理思想和礼乐制度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位 置。 重视的缘由来自于皇权的统治需要。秦始皇统一疆土建立封建帝国,将皇权集中掌控,通过分封,权力 的适当下放和属下的互相制约形成纵向的权力控制系统。 即:皇帝-中 央官员-地方官员-民。 皇帝统治并巩固皇权的手段,硬向通过“法制” 和暴力机构,软向通过“礼制”和思维洗礼,构建成中国社会长期高度 中心集权的阶级关系。以 孔 孟 为 主导的儒家学派 , 主 张 “ 修 身 齐 家 , 以 正 治 国 , 治 本 正心”。以老庄为主导的道家学派 , 主 张 “ 从 道 自 然 , 中 庸 之 道 , 天 人 合 一,以无事取天下”。以韩非李斯为首的法家学派,以”谋略,法制”为主要研究对象。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在统治上均提出不同的见解,但是究其根本都在于维护贵族皇权的无上统治。 儒道的人文主义精华在于让人的行 为更加端正儒雅,并加强人的师法道德和品质,而根据儒道精华形成 的这种行为符合政治统治的需要, 因此出现软硬两种权力控制方法, 自秦至今的朝代更替,中国统治阶层始终保持了以“外儒内法”为主导 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图 1)图 1 中央集权的阶级统治关系孔子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③”,提出人类后天受到各种欲望 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 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 界欲望的蒙蔽;而孟子的“…求其放心④”,则是希望达到一种自觉履行 道德的境界。 而达到这种境界的有效途径在于“礼制”的约束。“礼教制度” 是根据统治的需要奉行的在意识形态上关于 “性善 论”的意识灌输,是在王权下形成的变相集权方式,两者结合,形成了 外儒内法的统治形式。 以法家学说为脉络的“法制”延续至今形成“法 律”,与国家暴力机构相辅相成;而延续至今的“礼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