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业生态工程学绪论
绪论 森林与水土保持 森林资源概况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 1.森林的效益 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储库、能源库;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是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四料”、果品、油料、化学品及化工原料如香料、胶、单宁、松香、药材等 间接经济效益:农田的粮食、蔬菜、果树等增产效益,牧业的增产效益,水源的保护与水质的改善,道路、堤岸、梯田、水利设施安全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生态效益 A.水源涵养 B.防风固沙 C.水土保持 D.改善气候 E.净化水质 F.净化大气 F.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水源涵养 .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 改善气候 净化水质 净化大气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社会效益 警 告 ! !! 2.森林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 长江 美国 退耕还林 美国自1776年独立到20 世纪三十年代的150年间,耕地由6447万公顷扩大到1.56亿公顷,农产品过剩、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20世纪30年到60年代退耕还林,农田变成公园、森林、牧场。谢南多亚公园,1936年退耕建成。1956年到1983年欧洲共同体农业用地减少1100万公顷(8%),森林增加了15%,到2000年欧共体有1200~1600万公顷农地退耕,其中法国200~300万公顷,英国计划造林36万公顷。 日本 二、森林资源概况 1.世界森林资源 2. 中国森林资源 3.森林资源需求 1 .世界森林资源 森林覆被率:全球26%,南美51%,欧洲30%,北美25%,非洲19%,亚洲18%,大洋洲10%,韩国77.2%、芬兰65%、巴西65.2%,日本66.9%,印尼60.6%,瑞典59%,俄罗斯45%,德国31%,新西兰29%,加拿大27%,法国27%,美国23%、意大利22%。 森林蓄积量(m3/hm2):亚洲101.7,欧洲104.1,北美100.6,南美118.7,德国267,印尼178,法国137,日本120,加拿大116,独联体111,瑞典106。 多森林的国家 朝鲜 77.2% 文莱 82.4% 加蓬 69.3% 几内亚比绍 82.1% 巴布亚新几内亚 81.6% 所罗门群岛 85.4% 瓦努阿图 73.8% 圭亚那 94.4% 2.中国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特点: ①资源总量不足 ②分布不均匀 ③经营管理粗放、林分质量低 ④宜林地利用率低 ⑤其它 3.森林资源需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学形成与发展 1.发展过程 国内现状 国外现状 1.发展过程 ①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展了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在山东崂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内江、福建长汀等地就开始研究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到30年代即开始了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研究,在陕西、甘肃等地主要试验了护岸护滩林、沟道造林、梯田地坎造林、固坡、挂淤、修筑谷防、引进优良树种、草种等。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主要内容 2.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水土保持作用 调节地表径流 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作用 减灾作用 造林技术 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 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 整地技术及季节 造林方法与季节 幼林抚育管理 空间配置 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 坡面配置 沟道配置 水边周围配置 径流林业 快速绿化 ③在60年代,提出了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关君蔚先生首次对黄土地区的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进行了分类,为防护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在70年代的水土保持中提出了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是根本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水土保持林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⑤在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我国的防护林建设进入了全面、系统建设的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推动了相关的科学研究。 ⑥在80年代初,确定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小流域,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纳入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 ⑦在80年代中,随着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深入和面积的扩大,在对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条件差的地方要草灌先行,乔灌草相结合,强调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把草明确纳入了生物措施的范畴。 ⑧在80年代后期,继三北防护林之后,先后开展了五大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长江、沿海、平原、太行),到90年代又扩大为十大防护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