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测量与仪器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电测量与仪器论文

脑电测量与仪器 【摘要】: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本文简单介绍了脑电图、脑电波、诱发电位的产生和他们在诊断疾病的应用。 关键字:脑电图;脑电波;诱发电位;脑电新技术 人的大脑皮层中存在着频繁的电活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自发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称为自发脑电活动。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记录到的直接在皮层表面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电图。 .基本脑电 脑电是大脑神经元突触电位的综合,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研究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在脑电图发现以前,要知道中枢神经的机能状态只有观察末梢神经对刺激的反应。1791年,L.Galvani发现当肌肉收缩时将有电流产生,认识到脑在活动时也可能同样有变化。1875年,英国的R.Gatan成功地在动物脑记录出电活动,而首次发现并精确地描述了人脑电活动的是Hans Berger,他在1924年开始研究人脑的电活动,1929年发表“关于人脑电图”论文。 1.1 EEG基本特征 用快的送纸速度记录下来的脑电图一般呈正弦波样外观,周期、振幅、位相称为脑电图的基本特征,也是规定放电团节律性的波形的重要因索。 1.2 脑电波 根据频率与振幅不同,可分为α波、β波、θ波和δ波。 (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20~100μV,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整个皮层均可产生。在清醒、安静、闭眼时即可出现,波幅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规律。如此反复进行的周期性改变,形成所谓α波的“梭形”。每一α波梭形持续约1~2秒。当被试者睁眼或接受其他激动性刺激时(如令其进行心算),则α波立即消失并转为快波,此现象称为“α波阻断”。因此一般认为,α波是大脑皮层处于清醒安静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1] [3]。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3~40Hz,振幅5~22μV,是一种快波,其出现一般意味着大脑比较兴奋。当被试者睁眼视物、进行思考活动时,β波即可出现。有时β波与α波同时在一个部位出现,β波重叠在α波之上。一般认为,β波是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1] [3]。 (3)θ波频率为4 ~ 8Hz,振幅20 ~ 150μV,是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 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在幼儿时期,脑电波频率比成人慢,一般常见到θ波,到十岁后才出现明确的α波[1] [3]。 (4)δ波频率为0.5 ~ 4Hz,振幅20 ~ 200μV,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出现。在婴儿时期,脑电频率比幼儿更慢,常可见到δ波。一般认为,高幅度的慢波(δ或θ波)可能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1] [3]。 这四种波是否出现,出现频繁程度等均与生理状态有关。临床常用来诊断癫痫等神经病和脑部肿瘤。多种身心疾病时,脑电节律发生紊乱。失眠、焦虑、紧张、疼痛等各种负性事件可使脑电α波减少;癫痫发作时则出现病理性棘波和棘漫复合波;儿童多动症时脑电θ波活动增加,β波活动减少[3]。 1.3脑电图导联 脑电图信号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多个电极进行检测。为了消除其他生物电信号的干扰,必须将数量较多的电极集中放置在大脑表面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因此脑电图的导联比心电图要复杂得多[1]。 1)国际10-20系统电极法 由于脑电信号的复杂性以及对大脑活动认识的不足,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脑电图导联标准。但是脑电电极的放置却有相对比较统一的方案,即所谓的10-20系统电极法。 脑电图电极的安放位置 前后方向的测量以鼻根到枕骨粗隆连成的正中线为准,在此线左右等距的相应部位定出左右前额点(FP1,FP2)、额点(F3,F4)、中央点(C3,C4)、顶点(P3,P4)和枕点(O1,O2)。前额点位置在鼻根上相当于鼻根至枕骨粗隆的10%处,额点在前额点之后相当于鼻根至前额点距离的二倍即鼻根正中线距离的20%处,向后中央、顶、枕诸点的间隔均为20%[1]。 (1)一侧作用电极与同侧参考电极相连 (2)两侧参考电极连在一起后再与各作用电极连接 (3)一侧作用电极与异侧参考电极连接 优点:能记录活动电极下脑电位变化的绝对值,其波幅较高且较稳定,异常波常较局限,这有利于病灶的定位。 缺点:参考电极(无关电极)不能保持0电位,易混进其他生物电干扰。例如当振幅大的异常波出现于颞部时,耳垂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